詩有三境:技法之境,心法之境,無法之境。
技法之境著眼于修辭、格調。若辭旨相宜,也不失為上品;至于言有不至便以辭充,才有不逮便發高聲,辭調過于實質,便落于下乘。于武俠中,類似遍習各門派招式、套路者。
心法之境必以心御調、量調定辭。辭法有規有矩,處眾所周知之數,心法變幻無方,乃妙域和靈感之源。詩意求之于心者,雖才力不濟,終不至流于下乘。于武俠中,類似修習內力,并以內力御招者。
無法之境者必然對為詩之道已有相當的覺悟。辭、才也必圓融通慧,一氣呵成。于武俠中,類似以無招勝有招。
三境之上還有更上者,必出神入化,已非人力所及。
技法之境詞中姜白石以下得之,詩中郊島及以下得之;無法之境李白、杜甫、王維、及盛唐數公、蘇辛得之,其余諸公偶得之;三境之上,唯《離騷》、“大江東去浪淘盡”、“明月幾時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等少數作品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