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有一種通病,會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教給別人,不管他人是否接受。接受的話,結果還好,雙方開心;不接受的話,兩個人會心生間隙。
一個家庭里,大家都是一個共同體,有著互相相通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
只是,不少人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讓你接受他的觀點。
我學習了極簡收納覺得很好,你看我物品收拾得整整齊齊,把不需要的東西都斷舍離掉了,東西擺放地就像樣板間一樣,別提多舒心了。
你看你的擺放得亂七八糟的,東西又沒有分類擺放,那東西怎就一個臟亂差能形容。
"快點快點,你要像我一樣,把沒有用、也沒有什么使用價值的物品都斷舍離掉這樣才能和我們的家居風格一樣的嘛。"
"怎么叫了你幾次都不動。你不動,那我就幫你收拾了哈!"
說著就動起手來了,屋子時清爽了,家人的關系就降到冰點了。
其實,對于家人的東西,只要不影響日常活動,都沒有必要去改變它。
如果有些東西實在沒法忽視,那么不如試著與它們來個正面接觸。
首先,可以試著去觸摸,光用眼睛看,那些東西不過是完全搞不懂家人喜歡的東西。可一旦拿到手里,這些物品就變成了具體的個體。單單這個動作,抵觸情緒就減少了一半。
如果是打心底都不想看見的物品,或天生抵觸的,就不用強迫自己了。只要知道,自己沒有必要喜歡上別人喜歡的東西,只要能夠接受就足夠了。
這些物品,它們是屬于家人的,是存在于這個家庭的物品,是不爭的事實。
屬于這個家的物品,它們都是平等的,無論是你的,還是家人的。
同時,家人也是有邊界感的 ,每個人都有喜歡自己喜歡的物品的權利。過多干涉,就是侵害他人的權利了。
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各自保留一定的空間,保持一些適當的距離,對各方都是好的。
一個家里,有公共空間,也有屬于每個人的私人空間。公共空間,大家做到有商有量,私人空間,個人保有絕對的話事權。
在私人空間里,打造屬于自己的心動空間,作為個人的能量補給源。
打造成心動空間,這是對私人空間最大的使用率。
#極簡生活#抄書 #抄書靜心 #書中自有黃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