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憑借《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的又一力作。與《百年孤獨》魔幻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手法不同的是,《霍亂時期的愛情》更加注重對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從一定程度上講,《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對《百年孤獨》的補充,因為作者曾說《百年孤獨》中的人物都不懂“愛情”,所以才會孤獨,而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愛情得到了完完全全的實現(xiàn)。
小說寫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愛的故事。他們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了;經(jīng)過各種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馬爾克斯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這是一篇貫穿人物漫長一生的情史,是一生中不同年齡時期對愛情的思考。
其實,在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作者已經(jīng)著手此書的創(chuàng)作了。然而獲獎后的各種社交活動使得作者無法潛心創(chuàng)作,他干脆留出一年的時間以全副精力投入作為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活動。一年后當作者重新執(zhí)筆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喜歡之前創(chuàng)作的部分,于是他把書稿全部推翻,重新開始。
作者在創(chuàng)作此書之前對殖民地時期的時代特色做了深入研究,比如那時的生活方式,勞動形式,人們的飲食、風俗習慣等。這在作品中有明顯的體現(xiàn),如費洛倫蒂諾·阿里薩與菲爾明娜·達薩的電報通信是通過一種叫做“聯(lián)站”的方式聯(lián)絡的,為此作者向曾當過報務員的父親請教過這種久遠的電報方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創(chuàng)作此書的嚴謹與細致。
書中所寫的跨越半個世紀的愛情故事其實是作者以他父親的愛情經(jīng)歷為原型加以創(chuàng)作的,按照作者的話來說,整本書的故事創(chuàng)作都是以他所熟悉的、實實在在的事件為基礎。作者不主張以簡單的概念和純粹的才智為基礎來寫小說,因此我們書中對愛情的思考到現(xiàn)在仍不會讓人覺得過時,“我對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沒能為愛而死”、“靈魂之愛在腰部以上,肉體之愛在腰部以下”、“社會生活的關鍵在于學會控制膽怯,夫妻生活的關鍵在于控制反感”“對于一對恩愛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wěn)定”……這些源自書中的警句歷久彌新,對于當世的愛情仍有很強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