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個小調查
在你最近一次參加的同學聚會上,你跟同學聊得最多的話題是什么?
薪水?老板?老公(老婆)?孩子?房子?車子?明星?經濟?政治?健康?化妝品?最近看過的書?看過的電影?熱播劇?朋友圈?
作為大學畢業10年有余的職場舊人,大大小小的同學聚會參加了不少,沒參加的也不少,聽別人吐槽的也挺多。各種或激動、或狂醉、或平淡的背后,如今的同學聚會剪切了回憶的篇幅,粘貼上現實的競演,每個人都有了不一樣的標簽。
1 ?粉墨登場
許久不見的童鞋們,剛剛見面議論的必然是身材和容顏,而心里議論的是行頭。
男生們大多大腹便便,富態了不少,彼此在調侃寒暄之余,心里已經有了初步印象。
“聽說這小子考上了老家的公務員,看這富態樣,日子肯定挺悠閑的。”
“這小子全身都是名牌,剛才還開豪車來的,肯定掙了不少錢。”
“這小子說話都是官腔,肯定是當官了。”……
女生們大多青春依舊,除了還在哺乳期的可能略顯富態(這個跟個人體質有關),其他來參加同學聚會的女生基本都是對自己要求比較狠的。
每個女生都自帶掃碼槍一樣的眼睛,從皮膚到身材,從彩妝到首飾,從香水到衣服,從鞋子到包包,秒秒鐘已經有了結果。
“這丫頭皮膚好,身材好,穿得好,用得好,肯定嫁了個富二代。”
“聽說這姐姐是中學老師,眼角都有魚尾紋了,估計是累的吧。”
“這妞聚會還穿這么OL,肯定是職場白骨精。”
2? 競演PK
同學聚會開始后,必備環節是介紹近況,本意是分別多年,惡補下近幾年的記憶空白,加深了解,實際上是各種秀,事業秀、親子秀、生活秀。內容自然是報喜不報憂,說的人不見得是炫耀,但聽的人有可能會錯了意。
A同學說,大學后留洋了,光榮海歸后在某知名外企工作,任XX經理,一年到頭滿世界飛,所謂的空(gan)中(jue)飛(you) 人(yue)~~
B同學說,大學后考上了公務員,升職、結婚、生子都沒耽誤,現在是X級干部,后(zheng)備(tan)骨(xin)干(xiu)~~
C同學說,大學后工作沒多久就嫁人了,生了一兒一女,后來老公心疼,做了全職媽媽,只負責照(mao)顧(mei)家(ru)庭(hua)~~
……
同學們輪番登臺,各種碾壓!
3? 分組PK
個人競演后自然是“分組PK”。
事業組PK的是薪資福利、職位權力;親子組PK的是國際學校和天資聰慧;生活組PK的是房子、車子、牌子和日子……
事業組除了全職媽媽,大家都會參與。但男生女生PK的重點卻不盡相同。
男生一般首先PK的是大平臺,BAT、大央企、金融巨頭亦或是雙創弄潮兒;其次PK的是職位,負責XX大的項目,下管XX人的團隊;其次是薪水,XX年薪,還有期權、期股,甚至是合伙人……
女生簡單打探下彼此的崗位,一般就單刀直入問薪水,每月XXK,年終獎XXW;其次是福利,考勤輕松,年假自由,還有XXX項特殊福利……
親子組,男生參與的少,多是女生的重頭戲。
有的說,我們從6個月開始就在上親子班,一年好幾萬;有的說,我們幼兒園上的是國際班,每月七八千,還不算餐費;有的說,我們幼兒園是公立的,名額有限,一般人進不來的。
有的說,我姑娘3歲就會唱好多英文歌;有的說,我兒子5歲就會彈致愛麗絲了;還有的說,我家寶貝6歲時畫畫就已經在區里拿獎了!
生活組,范圍廣泛。
北上廣深的童鞋話題都避不開房子,有的下手早,屯了兩套(貌似也有更多);有的為了孩子買了天價學區房;還有的是絕對的資產擔當,單價10W+的大House妥妥的!
房子說完就是車子,北京的孩子聊得不是品牌,而是中簽率,兩個月就中簽的童鞋,即便買的是奇瑞,也直接碾壓手握百萬卻沒簽買車的童鞋;沒趕上搖號就提前買車的童鞋優越感自在,說著為了不“被限行”,兩輛車換著開的麻(you)煩(yue)!
剩下的聊的就是旅游去了多少個國家,紀念日收了什么牌子的包包,吃穿都在什么網站海淘,演唱會逛過了N次工體和鳥巢……
你在哪一組?還是組組都參與?哪一組優越感最強?哪一組被碾壓的最慘?
每個人臉上眉飛色舞,每個人心里又云翻浪起。
競演謝幕后的思考
回想當年大學畢業集體淚灑站臺的感人情景,不禁驚嘆時間魔力的強大,原本一個講臺下朝夕相處、同根共生的我們,10年后、20年后,彼此之間竟有了如此多的較量。
有句話說的好,兩個人之所以相互比較,是因為彼此相差不大。平凡如我的凡人,根本不會去和身世顯赫的X二代比較。所以,正因為我們從一個花盆里長出來,才有了后來或枝繁葉茂、或青黃不接的較量。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種較量太虛榮,很不(bi)屑(shi)。其實,較量也有它正面的力量。
——這種較量能讓你看清真實的自己
看清真實的自己
每天日復一日的過日子,恐怕很少有人會靜下來問自己,究竟想過怎樣的一輩子?
張德芬老師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里的開篇就提出了一個特別簡單,又很難回答的問題。你是誰?
拋開了你的職位、頭銜、身份、各種角色之后,你是誰?
這個問題很難一下子想得透徹,但是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去尋找答案。
從價值觀的角度來看,同學聚會中的攀談和碾壓,其實是價值觀在從多個角度敲打著你的內心。
人生價值觀的天平一刻不停歇的在做著衡量和比較。
比如,聊到工作的時候,你的薪資可能比別人低了點,但是你為自己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而開心,興奮的向大家分享著自由開放的工作狀態,那么在你的職場價值觀中,薪資一定不是排在第一位的,而適合自己一定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再比如,聊到工作的時候,可能你對自己的現狀挺滿意,對別人的高大上也只是欣賞,沒有奢求的焦慮,但聊到孩子的時候,你特別關注育兒話題,無論是健康還是情感溝通,都認真傾聽、熱心分享并有了新的收獲,那么親子關系相對于事業一定在你的心中占據著更加重要的位置。
又比如,聊到生活的時候,你覺得每周與家人的親密陪伴比支持愛人創業聚少離多的堅持更讓自己心態坦然,那么現階段,家庭的互動溫馨在你心中的份量更重。
這種衡量和比較就是對價值觀進行排序。
價值觀排序 ? ??是確認自己價值觀的一個簡單方法。
第一步,列出所有的價值觀名詞,數量不限。
第二步,從第一個價值觀名詞開始,依次與后面的每一個進行兩兩比較;每次比較之后,都將更重要的那個留下來,比到最后一個,留下來的那個就是所有價值觀中最重要的那一個。
第三部,拿走最重要的那一個,剩下的再重復前面兩兩比較的過程,最后留下來的那個就是你價值觀排行榜上的第二名。
以此類推,你可以完成對自己的價值觀的排序。
我們往往在做二選一的題目時,會比較容易得到答案,也比較容易接近真實的自己。
這個簡單過程會讓你發現,原來真實的自己最在乎的是這些東西(有可能在你的意料之外);如果結果在你的意料之中,這份排行榜也會在日后減少你抉擇時的焦慮,增加你生活中的堅定。
價值觀排行榜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你閱歷的增加、角色的轉變而發生改變。重要的不是它是否改變,重要的是你是否看到了它的改變。
我們每天糾結、焦慮的種種,是為了包裝盒的炫美,還是為了內在的豐盈?值得靜下來想一想。
(價值觀排序還可以應用到工作的選擇、伴侶的選擇,甚至……。歡迎分享!)
“十一”長假來啦,除了家庭旅游,可能很多童鞋都有參加同學聚會的任務,不防放下抵觸,帶著認識自己、認識別人的心態去一探究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