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讀(我們被困在無意識模式中這一普遍真相與另一個人類狀況的核心真相密不可分:這種“看似清醒實則沉睡”亦是覺醒關鍵過程的起點。)
我思:儒家文化里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佛家文化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家文化的“有無相生”,說的都是從無明到醒覺,混沌到清明,只在一念之轉。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任何時候開始自我修煉都可以,因為開始的此刻就是此生最年輕的時刻。
應用心理學沙龍,大家有向心力,所有的好活動都盡力“湊”成,湊著湊著,湊出一群開始日課修行的人,這個過程,也是從無到有呀。
2.我讀(如果你的感受、思維和行為的自動模式讓你在自己的生活中沉睡,你該如何醒來?通過學習更客觀地觀察和探究自己,我們可以變得更有意識。通過有意識地理解我們真正的樣子,以及所發生的真實情況,我們的自我認識逐漸加深。)
我思: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這句話告訴我們,認知自己不容易,戰勝自己絕非易事。
我想到有個實驗證明,人在鏡子中看見的自己,比真實面貌要美好一些。
人的手指頭指向外,大指頭需要刻意為之,其他四個手指頭很順手,指向自己只有大指頭順手。日常生活中,伸出大指頭代表了夸贊。這可以提醒我們,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都有可能是偏頗的;同時也是警示,人遇到挫折失敗,向外歸因的概率大于向內歸因。看見自己,不加評判,理解自己,自我抱持,認識自己,有些改變就在發生,這也是心理咨詢師支持來訪者的工作路徑啊。
3.我讀(對于任何想從機械慣性中醒來并進化的人來說,第一步就是開始觀察這些習性。)
我思:這其實是提醒人,當我們在舒適區躺平的時候,只要心不安,則可能是被慣性拖進自動化反應的模式了。
打破舒適區,自律和他人的力量同等重要。
最近開啟晨讀+寫讀書記錄,微信公號發文需要電腦操作很麻煩,朋友圈發了有錯誤不能更正,就重登簡書賬號做資料記錄。昨天意外發現李砍柴也公開日更還@了我。想起在日更群,相約每天寫1000字的時光,那種單純寫文的快樂,感慨萬千。看李砍柴在現實中拼搏,他的砍柴書院創建的矩陣在多個平臺有多個優質賬號,自己仍然堅持日更寫文,在文字中自煉大藥自我療愈自己補能,創業不易,用文字創業更是不易。每個黑暗中活出來的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英雄。哪怕如微燭弱光,也是光亮呀;哪怕影響一個人,也是渡船呀。
從14歲發表第一篇小說以來,每天寫點什么于我,如同呼吸。因為文字對于我的意義,是生命之光。我心中理想的原型,都是少年閱讀深植于心的,他們如永不熄滅的火種,照亮我陷入黑暗沼澤的時刻。
沒在簡書寫的日子,我一直用日課修行的方式在寫。無意中做到了《曾國藩日課》中的智慧,無論何種境況,做什么工作,“打磨專業能力”也是修身安身之本。
日課堅持了500多天,不斷有朋友受影響,2022年10月20日,應用心理學沙龍一起走了很多年的好友,正式開啟了一個日課修行群。我們在自律也他律的路上,一定會走得更遠。
(2022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