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班主任研究》第二輯“聚焦班主任發展”讀后感之三:
? ? ? ? ? ? ? 指向自我的反思
由劉永存教授所寫的《指向自我的反思:一項優秀班主任認知實驗研究》,是我第一次看到的主題小而深,且特別有價值的實驗研究報告。整篇研究報告由“前期研究過程、實驗結果呈現、基于深度訪談的進一步分析”三部分組成。這樣的一種研究方式,從個案可以分析出整體來。
對于里面所提到“班主任壓力”問題,自我對照,自己與優秀還是有很多的差距。反思自我,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來做個自我剖析:你如何看待這些外部壓力以及所處環境及外在工作生態的急劇變化?你如何看待學校的支持體系建設?你如何看待能力提升及班級管理挑戰?你是如何突破傳統班級管理經驗的限制的?
一、對目前工作狀態的認知:承認不足,接受挑戰
目前自己的工作主要是班主任工作與學科教學工作,每年每個學期都會有許多的比賽及公開課、展示課的任務,手頭還有若干個工作室在運轉,有些疲于應付。而個人在與家長的溝通及與學生的交往能力還有所欠缺,班級里還是會有這樣那樣的事兒層出不窮。自己也時常會通過抱怨來自我安慰,但大多數還是選擇“不逃避”原則。我贊同文中優秀班主任所說的“世界是變化的,學生、家長、教育部門的要求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不可能用傳統經驗一勞永逸地處理發展著的事物?!庇龅降睦щy和外部壓力是一個非常好的成長刺激物。
如前段時間的比賽失利,我一直在思考,其實上課也是非常努力,論文答辯也是非常順利,但是結果卻是大失所望。在一段時間的埋怨過后,我開始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還不足,其實說回來,還是平時的積淀不夠。我更需要的是平時的積累,而不是臨時的抱佛腳。
而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大多能接愛現實,再面對挑戰,最后享受成長。我更愿意將外部的壓力當作專業成長的刺激物。坦然地接受與承認,是啟動我們內在應激機制的必要條件。在面臨挑戰時,經過激活后的身心所表現出來的應急狀態和面對挑戰所提供的能量就增強了。
二、對學校工作支持體系:不奢望,能理解
在實驗小學這個巨型學校中(下半年突破60個班),領導能關注你的班主任工作嗎?其實是能的,但學校更關注的是結果,而非過程。我們都希望學校能為事務較多的班主任提供服務,減輕班主任的工作量,為班主任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但是事實上呢?班主任從不缺席學校里的任何一項工作,即使是假期,學校也會要求學生的假期實踐活動,班主任需要到場。記得一個月前,連一位領導在會議上說:現在班主任不知道在干什么?學生學生教不好,成績成績抓不上,材料材料不會寫,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聽的下面的班主任老師真的是特別的生氣。但凡能走到老師中的領導,怎么可能說出這樣的話?班主任在干什么?除了學科教學,還是做不完的學生教育、管理以及班級建設。
因此,我非常欣賞,文中優秀班主秀的看法——“不指望”。班級里面的許多事情確實都是偶發、緊急、臨時、不可預見的,這考驗班主任的實踐智慧。而學校支持體系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學校的編制也沒有更多的空余留給班主任,沒有多余的人數留給學校處理這些事情,所以最終還是得靠班主任自己完成。總之就是靠自己。
三、對家長的交流溝通:誠實以待,感同身受
任何一個班主任都需要與家長打交道。優秀的班主任更多的不是自己做的好,做的全面。而是需要調動家長的資源,家長引導學生、教師引導學生、家長引導教師,學生引導學生,家長此導家長……而自己在許多時候,還是過于情緒化,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問題,對于經常出現問題的家長,大多保持容忍的態度,對于少部分無理取鬧的家長,更是避而遠之。以致于自己在許多時候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這樣不利于家校合作,更不利于教育共同體的形成。偶爾會向他人抱怨家長的不配合,其實還是自己沒有溝通到位。正如文中所說:班主任的功能事實上就是充當學校原來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情——搭建一個平臺,讓大家都為展示好的做法、好的理念,大家相互學、相互比、相互促進。
總的來說,要做一位優秀的班主任,就是將“我”還原為一個普通的存在,與學生、家長和科任老師組成一個“共同體”,通過共同體之間的自由聯結、自主覺察、自在行為共同走向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