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晴朗的夏夜,星光溫柔地灑在美國東部地區一片樹林中,片片樹葉都披上了乳白色的光華。
樹林中靜極了,沒有一聲鳥叫,一點蟲鳴,只有微微的清風拂過尚帶著一絲余熱的地表。
忽然,一處土壤被拱了起來,鉆出一只灰黃色的昆蟲類生物。
它先是愣了一會兒,便用六條短短的腿向著最近的樹木爬去。
緊接著,這種昆蟲一只接一只地從土壤中鉆出,直到整片樹林的地面都被它們覆蓋!
它們排山倒海般地爬上四周的樹干,牢牢攀住粗糙的樹皮,便不再動彈。
在皎潔星光的照耀下,只見一只只昆蟲的背甲上開始慢慢地裂開一條縫隙,一只只新的個體從縫隙中鉆了出來。
它們光潔如同白玉的身體上還有一對若有若無好似輕紗的美麗翅膀在輕輕顫動......
第二天清晨,震耳欲聾的鳴叫聲便響徹了整個樹林......
沒錯,它們是蟬。
2、
在美國東海岸,生活著一類世界上最獨特,也最富有詩情畫意的蟬,那就是“周期蟬”。
? ? ? 周期蟬分為兩種,那就是十三年蟬和十七年蟬。
為什么它們的名字如此奇怪呢?這就要從這些蟬獨特的生活習性說起了。
它們之所以得名周期蟬,是因為它們的生命遵循著嚴格的周期。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們是若蟲。
若蟲,就是不完全變態昆蟲的幼體。
這時候,周期蟬生活在地下,它們看不到,也聽不到,完全處在一片無邊的黑暗中。
它們只能靠敏感的嗅覺,在地下摸索著尋找樹根,然后吸取樹根的汁液。
就這樣,周期蟬的若蟲會在地下生活十三年,或是十七年。
然后在某個夏天的夜晚,所有的周期蟬若蟲會在同一時間破土而出,爬上樹干,集體羽化。
也就是經歷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蛻殼,長出翅膀變成“成蟲”。
? ? ? 在化為成蟲的那一刻,周期蟬會感受到光明和聲音,然后雄蟬會用它們的鼓膜,吟唱出震耳欲聾的“愛情之歌”!
在四至六個星期內,雄蟬和雌蟬會不斷地求偶、交配,直到它們再也沒有力氣。
雄蟬會在那之后立刻死去,而雌蟬也會在產下蟲卵之后撒手人寰。
等若蟲孵出后,又會在地下等上十七年或是十三年,僅僅為了一個月的歌聲與光明。
3、
? ? ? 一些朋友可能要問了,我們這里為什么就見不到那樣大規模的集體羽化呢?
原來,周期蟬比其他的蟬還要笨拙、肥美的多,幾乎所有掠食者都會毫不猶豫地捕食它們。就連寵物狗,都會把它們嚼著玩。
所以,這些昆蟲采用“蟬海戰術”,所有的若蟲一起出土,那排山倒海之勢會令絕大部分捕食者手足無措。
即使還有其他來捕食它們的動物,也根本捉不完。
而其他種類的蟬,體態輕盈的多,不需躲避如此多的天敵,所以絕大部分地區的蟬不需要采用“蟬海戰術”,大家也就無緣得見了呢。
而且,周期蟬若蟲的數量之大,足以對周圍的生態環境產生明顯的影響。
科學家研究表明,周期蟬集中出土的那一年,必定是各種捕蟲動物種群較小,數量較少的一年,非常神奇。
看來,這些小東西身上,還有不少未解的謎團啊。
4、
在數學中,十七和十三的最小公倍數是二百二十一。這意味著什么呢?
原來,十七年蟬和十三年蟬每隔二百二十一年會一起出土一次。
也許,在一個落英繽紛的清晨,一只雄性十三年蟬會和一只雌性十七年蟬在枝頭相遇。
它們用新生的眼睛共同觀賞藍天白云,綠樹紅花;
它們用稚嫩的雙翼一起感受清風徐來,氣流脈動;
十三年蟬在綠葉中忘我地放聲地歌唱,而十七年蟬則在花朵間陶醉地聆聽......
數周的美好后,它們共同墜落到了黑暗的泥土中。
可它們尸體所在的地方生出的兩棵新芽,在二百二十一年后成長為了兩棵根莖交纏的參天大樹;而這兩只蟬的子孫,也在樹頂重逢......
5、
很遺憾,我們人類并沒有221年可以等待,可以赴一場221年的華麗凄美之約……
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會經常遇到非常棘手的困境。
就好像周期蟬在地底無邊的黑暗中摸索。
這個時候,我們千萬不能放棄,而是要努力堅持下去。
只要堅持,總會迎來屬于我們自己的歌聲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