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旦,微博、空間、朋友圈、大街上,大家成群結隊地慶祝17年的到來。新的一年,的確值得慶祝,對于未來生活的積極向往,我們才能有勇氣度過這平凡的每一天。
昨天下午去看了《你好,瘋子!》,考研之前看到了電影預告片,被標題所吸引,所以一直很想看。電影講的是一個多重人格患者的治療過程,它的故事從整體來看和以前看過的《致命ID》很相似,包括結尾的彩蛋也是,在多重人格的治療過程中,主人格將另外的其他人格一一殺死,使患者最終恢復正常,而彩蛋就是最終有一個附屬人格沒有被殺死,患者還是所謂的具有雙重人格的心理疾病患者,或許是想給觀眾留下一點小驚喜小刺激,不過如果觀眾曾經看過類似的電影,多少會有點不過如此的小遺憾。
瘋子,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或許就是行為表現奇異、不同尋常的人,而多重人格作為一種心理疾病,會導致患者出現一些不合常理的行為,從而被認定為瘋子。電影里的安希通過幻想出種種人格:急著要去給女兒過生日的韓醫生,幽默和藹不太受學生尊重的歷史老師蕭老師,充滿正義感的李正記者,能言善辯的律師馬睿,底層出租車司機楊猛,職場上八面玲瓏的莉莉,還有所謂的精神病院的院長,從而獲得自己渴望的親情友情。她渴望得到韓醫生父親般的關懷,喜愛蕭老師的幽默親近,把李正當作自己喜歡的人,在楊猛的陪伴中成長,莉莉是她最好的閨蜜……這些所有的附屬人格都曾經陪伴安希度過美好的時光,它們是安希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希很愛它們。
可是有一天,它們變了,這些陪伴安希的曾經美好的附屬人格變了,它們變得自私自利,互相仇視,甚至渴望取代彼此,取代安希,成為唯一的主人格。
沒有看這部電影前,或許我們會以為這部電影講的是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人們失去了自己的信仰,變成了唯利是圖,金錢至上的瘋子;而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又會專注于多重人格的情節而忽視了人格本身的存在意義;在看完電影后,或許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為什么附屬人格會變得自私自利?是否善良的人格就可以和平共處?
如果把整個社會比作是一個完整的人,那么存在于社會中的我們,是否可以看作風格迥異的不同人格?
電影中各種人格由善變惡,由無私變自私,是否反映出現實社會中的我們,由淳樸善良變得唯利是圖,為了維護個人利益互相攻擊,互相傷害,在信息泛濫的時代中,以個人觀點惡意揣測他人,失去了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多重人格的爭吵傷害,使人變瘋,那么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們爭吵傷害,斤斤計較,甚至是顛倒黑白,是不是終有一天,這個社會也會變瘋?
我還不是瘋子,也即將踏入社會,為生計奔波。生活本不易,生活無意義,互相理解,多讀書多寫字。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約是5分鐘安希(萬茜飾演)的多重人格的獨白,多重人格本就不好表現,雖然沒有讓我很驚艷,但也看出演員演出的用心用力。
你好,瘋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好,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