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再讀傳習錄之五

圖片發自簡書App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屢責之。一日,警責方已,一友自陳日來工夫請正。源從旁曰:“此方是尋著源舊時家當。”先生曰“爾病又發‘,欲辯,先生曰“爾病又發‘。

好名是世人通病吧,與事總要較個高下,喜歡高人一等,自己也時常會如此。這是私欲的一種,好名,好利,好色,好貨,自己能想到的便有這些私欲,先生總說去除私欲,自己初理解是內心的念頭,似有偏頗,卻不知詳指哪些。以后遇事需警醒一下自己吧,看是名利色貨哪個私欲在作崇,戒除之。


義理無定在,無窮盡。吾與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謂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

初讀傳習錄,知道了先生的一些名言,便以為自己入了心學的門了,今看此言,后背森然,學海無涯,潛心學習吧!


問:“靜時亦覺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曰:“是徒如靜養,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先生為學生初入學時平息內心紛亂思想,要求學生打坐,這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卻有學生開始坐枯禪。自己也有此感,在一人安靜時,內心平和,念頭中正,但一有事情,心思便隨著事情去了。依先生言,還是需要事上磨煉,在不斷經歷事情中體會從紛雜念頭中尋找良知,而不是遠離諸事煩擾,去出家或隱居,因為”若靠那寧靜,不惟漸有喜靜厭動之弊,中間許多病痛,只有潛伏在,終不能絕去,遇事依舊滋長。以循理為主,何嘗不寧靜?以寧靜為主,未必能循理。”。在此也可以看到先生心學與佛老之學的區別了。


又曰:“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

學習,成長,是慢慢積累的功夫,勿忘,日日努力,勿助,別急于求成,今天只下功夫,造化看上天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改變命運的秘訣 《了凡四訓》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了自己親身的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
    仁木閱讀 7,968評論 1 35
  • 今年我已經25了,離18歲已經有了7年之久,而我的成人禮就在18歲之后的第一個七年才到,遲到了,但幸好,沒有缺席!...
    知更鳥Robin閱讀 473評論 0 1
  • Git表情符整理(Emoji)
    Aubrey_2030閱讀 1,150評論 0 0
  • Markdown簡介 Markdown是一種輕量級的標記語言,其語法簡單,常用的標記符號不超過十個,它用簡潔的語法...
    TW安洋閱讀 253評論 3 6
  • 你為什么還是點進來,還抱著一些期待?然而坦誠地告訴你這里并沒有答案。好了,你可以離開了。 什么?你居然還接著往下看...
    我是林路閱讀 44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