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簡友們都在議論文章被鎖的事情,我還在暗自慶幸自己的文章沒有被鎖。心想,我寫的都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瑣碎小事,雖是苦樂參半,不全是弘揚正能量,但應該不至于三觀不正,里面也沒有什么敏感詞,更不會有少兒不宜的內容。
畢竟咱是做老師的,雖然水平有限,但基本的素養還是有的。
還沒容我來得及得瑟,一大早,系統就啪啪打臉了,給我發來了一條文章被鎖的消息。
看來,人永遠不要高估自己呀!
不高估自己,期望就不會太高;期望低,失望若有,自然也就相應地小點。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失望,是因為高估了自己及自己和別人的關系,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
不是嗎?
想想生活中我們對父母、伴侶、孩子不滿意,多是因為對方沒有滿足我們的要求和期待,所以我們才會生氣、失望、難過。說到底無非是我們太在意自己的感受,太把自己當回事兒,高估了自己對對方的影響力和在對方心中的地位。
想想我們在和朋友的相處中,明明覺得自己對對方真心誠意,掏心掏肺地對人家好,可是對方卻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領情或者感謝我們,甚至可能還會有人“恩將仇報”。究其原因,也是因為我們太看重自己了。我們覺得自己是在為對方好,卻不清楚這是不是對方真正想要和愿意接受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己所欲”,是否就該施于人呢?如果“己所欲”的偏是對方“所不欲”的,那么這樣的付出得到的反饋自然不會是自己希望的,失望、傷心在所難免。說到底,還是因為自己主要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太高估自己及和對方的關系了。
工作中也是如此。我們對同事、領導及我們的工作對象付出越多,往往希望得到的回報越多。而對方其實并不像家人和朋友那樣在乎我們,在乎與我們的關系。家人、朋友尚且能明顯牽動我們的神經,影響我們的情緒,更不要說他們了。
所以,不要太高估自己及和別人的關系,擁有一顆平常心,這樣就不會經常患得患失。當我們看淡這些的時候,反而容易收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驚喜。
我太高估了自己的文字,于是今天一大早就被打臉;我反省完畢,不再在意這些的時候,很快卻發現剛來簡書時寫的一篇文章《我那篇8000多字的文章幾經拒稿,終于被專題收錄了》今早在很短的時間內卻收獲了10多個贊,而且都是來自陌生的簡友。
不知道簡書怎樣操作的,給了我這樣一個小驚喜!哈哈……
不高估自己及和別人的關系,不自負,不自卑,對別人真誠、友善,做好自己,一切自然安好……
【說明:本文是讀了簡友《(文摘)親疏隨緣,愛恨隨意》引發的感慨,但是文采跟簡友比就差遠啦!算是拋磚引玉,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