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真不能算上一本好小說,首先說下,不推薦看。
看這個書主要是由于看「康熙王朝」的時候,本身對蘇麻喇姑也有好感,也好奇其真實的人物原型,另外當(dāng)時正在坐火車,正經(jīng)的書也不太看得進去,順手就看了。
整本書主要是介紹蘇沫兒從一個窮苦牧民家的女兒一步步成長為大清地位最高的侍女的故事。故事大背景還比較符合真實的歷史,包括人物設(shè)定,只是意淫了很多故事情節(jié),包括各種宮斗戲,蘇沫兒出謀劃策與反面人物斗智斗勇的故事。作者給蘇沫兒太多的主角光環(huán),讓她幾乎出現(xiàn)在了每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中,通過給孝莊出謀劃策和幫孝莊跑腿,影響了決策者的想法,改變了時局。包括用「清」字作為王朝名字,幫助莊妃重新獲得寵幸機會生下福臨,去做多爾袞和莊妃的傳話筒,確保了多爾袞和其他人不搶占皇位,保證福臨得以即位,還有大清官服的制作,直接就成了蘇沫兒一人的功勞。這光環(huán)讓我覺得好像沒有蘇沫兒,就沒有清朝,沒有康乾盛世。
當(dāng)然《蘇麻喇姑》畢竟是小說,小說本來就是允許不尊重史實,可以無限想象,對事實進行加工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作為一本小說來評價,本書還原了蘇沫兒一步步的成長的歷程,同時也交代了女貞部落與蒙古通過聯(lián)姻結(jié)盟,全力攻打大明的故事背景,讓讀者能夠從一個小侍女的成長窺視到清朝的開國歷史。
不可否認(rèn),蘇沫兒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人,她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她所得到的清朝皇室的信任與尊重,除了她有莊妃侍女這個身份外,和她自己的天賦與努力都是分不開的。作為一個蒙古貧窮牧民家的女孩,可能得到不到多好的文化教育,但是跟著布木布泰后,也就是后來的孝莊后,后來她通過學(xué)習(xí),不僅精通蒙古語、滿語、漢文,書法、繪畫、刺繡等各種技藝都非常高超,甚至參與了清朝官服的設(shè)計;孝莊被公認(rèn)為才華出眾的女政治家,能與孝莊情同姐妹相互扶持60余年,說明孝莊也認(rèn)可和信任蘇沫兒的能力與忠心,所謂英雄相惜;少年康熙交給蘇沫兒撫養(yǎng),天花橫行時依然不離不棄,康熙自稱「手教國書賴其訓(xùn)迪」,后來康熙把自己皇子也給了她撫養(yǎng);去世的時候以嬪禮進行重葬,幾乎所有皇子都參加其葬禮,胤裪親自守歲,靈柩與孝莊文皇后置于一處。作為一個侍女,終身未嫁,無兒無女,卻得到孝莊和康熙能這樣的信任,都從側(cè)面肯定了蘇沫兒的才華、品行和對清朝皇室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