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幸福感=擁有/欲望,欲望越大,就算你擁有的再多,也會不幸福。
人生何其相似,大多數人從小到大都是被拿去跟別人比,小時候比成績,比大學;長大后比工作,比工資,比有沒有男女朋友,比買車買房;結婚后比孩子....似乎一生很多時間都在這個不斷升級的對比怪圈周旋。
看著簡書的作者上萬的點贊喜歡,成為簽約作者,開班授課,逃脫上班族成為自由寫作人;還有寫文不到2年的某作者已經出版一本書,佩服的同時發現大神是應屆畢業生,頓時感到自慚形愧;
畢業兩三年,與剛畢業的同學開始漸漸有了差距。有人畢業創業現在公司上了軌道越來越大,有人在工作上嶄露頭角成為小領導,有人結婚生子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人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成為斜杠青年過的多彩,有人...說不完的別人。而你還是孑然一人,或許在北上廣深漂著,居高不下的房價都快要讓人嘆息,日復一日的兩點一線讓人乏味,你壓抑,你焦慮,工資的增長速度完全跟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更何況房價呢。
今年的教育部提出讓學生減負,治理整頓各類培訓機構,但是卻遭到很多家長的反對,希望不要給自己的家長減負,最根本的原因是整個社會環境的焦慮,社會資源的稀缺性讓虎爸虎媽們擔心自己的孩子落后在起跑線上。
-2-
泰國有部走心的勵志廣告,叫做《我三十歲了》
女生在30歲的時候,辭職去尼泊爾當攝影師。暖心的廣告,看到父母滿滿的愛,也看到一個女生對生活的無所畏懼,勇敢前行。
從我小時候起
你們就告訴我什么都不要怕
不要怕黑
不要怕摔倒
不要怕做自己
不要怕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現在我就要30了,我做了個決定…
我辭職了
我要去尼泊爾
想在那里做一名攝影師
你們卻在擔心我
怕我會孤身一人
怕我沒有一個穩定的未來
擔心我這個年紀從頭開始
但是我選擇走自己的路
但是爸爸媽媽我想告訴你們
不要擔心
因為我不怕
最打動我的是,在機場里女生背著書包跟父母告別的時候。是父母懷抱著熱切的愛,但為了孩子的夢想放手去支持,讓孩子無所畏懼的走向新的旅程,新的生活。
你二十五六,你焦慮嗎?人生并不是只有隨波逐流,關鍵是你當下的每一步怎么走。
不管是二十五六歲,還是30歲,還是七八十歲,人生總是充滿無限的可能。
元氣少女陳意涵已經35歲,依然活的自在,微博里都是運動和笑容,日復一日的堅持運動。她說:“我一直跑步,是因為,這是我現在,唯一能確定我可以做好的事。沉醉在數字的增加中,很單純,很純粹。”
-3-
蔡康永在《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中說過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是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之所以焦慮,是因為我們的欲望太大,大到現在的你無法去擁有。要擺脫焦慮,我們要么減少自己的欲望,要么去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讓自己跟夢想匹配。
有句話說:你要比別人做得更好一點的話,就要比別人睡少一點。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靜下心來走好每一步
天天說減肥,健身只堅持了3天就放棄了;立志晉升學霸,泡了幾天圖書館再也看不到身影;明白人與人的差距在于業余時間怎么過,但還是在煲劇看小說;想學一門技藝成為斜杠青年,報的班去了幾次放棄了;加了各種付費課程,學到的知識有多少去實踐了。
每個人都知道要努力,但卻很少能堅持到質變的時候。
你才二十五六,你焦慮不安,但你更應該靜下心來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即使是小小的一點改變,也會給自己力量。
二十五六的時候懷念二十三,可三十的時候也會覺得二十五六很美好,不要讓每一個當下成為未來的遺憾。
希望我們,都活成自己期待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