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來只是為了留個評論而已,可是簡書里的作者都是情感的感受。像我沒有人生閱歷的人,只能談談小時候。
怪不得在網絡上有一句說“人沒有未來的成就感,所以一直都活在過去的滿足感里;而有的卻沒有過去的成就,只能將希望放在未來的寄托當中。”
我,一個二十三歲的我。
曾經懷疑過自己的信仰,卻又再重新回到軌道上。白巖松說,人一定要有個信仰。我很欣慰我的活在了信仰的里面。
想成為十幾分鐘內寫完幾萬文字的高手,卻只有幾十分鐘內卻只有寥寥幾個字。看到了許多“某國五歲的孩子,出了一本書。”
這個卻是我的一個路過,沒有文風,沒有很好的文字功底,不會那些青天白日的政治,不會讓人嬉笑哭啼的瓊瑤。連鹽和味精都分不清楚的人,更不會熬一鍋讓讀者共鳴的雞湯。
起先,我只會讀和模仿,為的只是積累和練習。如果有人說模仿不會出名的,但是我想說模仿是人的必經之路。
所以,我寫,只是為了記錄自己,讓文字記錄自己活過的生活。記錄自己的思想,不讓這些生命白白浪費掉。
想又不會想得太深,因為我這人看得太淺;寫也不可能寫得華麗,因為我在山上活著。只能寫自己度過的。
只為了讓后時代中的某一篇新聞里有用,比如“這段資料來源于趙學生所記,編著《夢的故事》,生于1994,卒于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