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輕度厭學的念式易度
親愛的妹妹:
最近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導致我郁悶了一周:我錯過了我第三學位的報名。
簡直蠢哭了自己。去北京實習了幾天,就把這件事忘得一干二凈,還傻乎乎地等學院通知。明明知道學院根本沒有義務通知我,這種事就應該靠自己。
沒想到我心心念念打算成為這所大學里,第一個‘’本科階段三學位,畢業直接進校史‘’的孩子的愿望,就這樣戲劇性地破滅了。
這個愿望當然是玩笑,校史什么的我真的沒什么興趣。再說,就算要進校史,也不急于這幾年。
但是,我想讀法學作為第三學位的意愿和決心,都是真的。法律代表現實世界的現行規則,而當我們行走于社會之中,對于規則的理解有多深,對于世界的理解就有多深。
還記得你哥那個充滿設計感的人生規劃嗎?本科一學位建筑,二學位管理,三學位法學,研究生讀應用心理學。然后工作三年念MBA。三十歲前系統學習建筑學,管理學,法學,心理學,開開心心做甲方。
所以我傷心的理由,應該就是我葬送了自己原先的人生規劃吧。
本科階段就去追求三個學位,我是愛學習愛到飛起嗎?
當然不是,甚至我還有點厭學。這段時間忙著期中考試和第二學位畢業論文,壓力很大又沒時間去健身房,感覺都快瘋了。短短幾天全身就腫起來了,每個人見到我都會說:xxx,你胖了。五雷轟頂。
比起學習,我更希望能在健身房揮霍的汗水和光陰。大學里有那么多和學習一樣重要,甚至比學習還重要的事。我何必為了多拿一個學位,就讓自己一周七天都是滿課。
是不是開始懷疑了,我為什么對漏洞百出的大學教育執迷不悟。
最近咪蒙姐的一篇關于休學的公號文,炸了中國所有的大學。大學里我認識的休學的人那么多,但是當我讀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人,是你。我妹不是那種心如止水的女生,向來敢想敢干。你要是有一天瞞著我休學了,我不會驚訝。但是我也不會介意,先打斷你的腿,然后把你抬回來在復學申請上簽字。
妹妹,你問我,大學里讀書有用嗎?拿了一個又一個學位有用嗎?天天上課昏昏欲睡,百無聊賴,得過且過。老師照本宣科,面無表情,除了點名,再也沒有別的本事留住學生。
全國的大學都有這種情況,無論211還是985。以前我以為,清華北大可能會比我們這些普通211的好些,直到我遇到了一個在清華建筑系里,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女孩子。
清華北大又怎樣,大學的問題根源出在制度上,這和學校好不好沒有關系。
可即便國內的大學,從里到外這么多問題。我依然覺得,能夠通過高考考上這所并不出眾的大學,學習這個疲于奔命的專業,是我生命中最幸運的事。我能夠吐槽出這所大學無數個缺點,但我依然想在這所學校里讀三個學位,甚至研究生和MBA,也想在這所大學里讀完。
妹妹,我想告訴你為什么,明明我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為什么還會這么堅持要接受大學里的教育。這和咪蒙姐的文章無關,我只是想告訴你一些我一直沒機會告訴你的事。希望你看完之后能夠明白,當初我為什么要那么決絕地學雙學位。
因為有太多事,當大學時光結束了,也就沒機會再去做了。
1、大學里有完整的學科教學體系
其實大學里我感興趣的專業,并不只是建筑、工商管理、法學和心理學這四個專業。
算起來的話,我對于建筑、管理、法律、心理、教育和園藝,都有濃厚的興趣。可惜大學時光有限,并不能學全。好在心理學和教育學,在“教育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上有所交叉,如果念“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方向的研究生的話,也算遂了我一個心愿。
大學里最好的地方在于,它對于每一個我感興趣的學科,都有完整的教學體系。這個體系會把這個學科分成很多很細的課,分成專業課、基礎課、選修課等等等等。于是我就有了方向,我知道我想了解的知識所在何處,如果我想學好這個學科或者專業,我應該往哪努力。
大學里,我們主要通過上課來獲取知識,但是大家都明白,大學里沒有多少老師會上課。于是,原先的完整學科教學體系,于我而言,就變成了完整的學科自學體系。
是的,我幾乎都是在自學。那又怎樣?教學也好,自學也好,重點不在于獲取知識或者滿足自我好奇心的方式,重點在于體系。
妹妹你可能會和我說,大學里老師教不好書,只是大學整體問題的一部分。這個所謂的教學體系,其實也很有問題。于是大家才會覺得,上大學學的東西,都沒有什么用。
是啊,這個教學體系是有問題的:教材有問題,教學大綱有問題,課時安排有問題,考試形式更是最大的問題。
可是,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問題的體系啊,妹妹。
如果你覺得這個體系有問題,于是試圖耗費時間和精力去創造一個新的體系,這會讓我覺得是最大的問題。
體系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它的支持者多于批判者。換句話說,大多數人都是它的受益者。
如果一個體系能讓大多數人受益并認可,那它就是可取的。沒有問題的體系,叫做完美。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體系,可我們總希望這個世界更好,于是,我們只能讓它盡量更可取。
如果這個體系已然足夠可取,那我就會覺得我可以接受它了,所以我學得挺開心的。
我很珍視能夠系統學習我感興趣的學科的機會,因為我知道,走出大學之后,我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大學畢業之后再去學心理,學教育,學園藝,也并不晚。可那時所付出的代價,一定會比現在我付出的代價大。捫心自問,當我開始嘗試著在一個行業開始沉淀的時候,我真的還有勇氣,純粹為了自己的好奇心而去學習和這個行業完全沒有關系的學科嗎?
我的愛好已經夠多了,家里那么多本書從來都沒看完過。生活太復雜,我會亂的。對于剛剛大學畢業,事業處于上升期的孩子來說,那時候的生活亂了,可能人生軌跡就亂了。
所以妹妹,去學好你的專業吧,你明明那么喜歡它。每一個老師都能看到你身上的才華和未來的成就,不要辜負你的天賦。這和大學里教得好不好,沒有關系。別人能幫你做的,永遠只是一部分。剩下的,我們只能靠自己。
2、大學里有層次超高的人生導師
你也發現了,我從來沒買過教材。一開始是因為窮吧,覺得可以去圖書館借,何必掏錢買一本又一本的廢話。
后來覺得,根本就不是錢的問題。我只是懶得看書,平時連致用類的書都不想看,更何況是教科書。
現在我快畢業了,終于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大學里的知識,真的不在教材上。
知識都在老師身上,不管她或者他,會不會講課。
很多同學驚嘆于我為什么會認識那么多老師,幾乎是每一個教過我的老師,都能記住我。
很神奇吧,第一學位和第二學位的專業老師都是哦。幾乎每個老師都記住了我,并且對我印象還不錯。
這很厲害嗎?難道課間去找老師聊兩句很難嗎?問幾個和這門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很難嗎?
下課之后關于老師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提出點建設性意見和可行性方案,很難嗎?
甚至,考試之前去問下考試題型、分值分布、重點范圍,很難嗎?
假如這個老師課教的很不好,照本宣科,死板教條。我不會先入為主,覺得他人品不好。
課教得好不好,只是個技能問題。大學里最可怕的,是老師人品有問題。不過這種老師很少,所以不要因為極個別的存在,就覺得所有老師都有問題。
老師不會教課,我們可以提建議。屢教不改,那就隨他去。因為那時候,可能我的目的就已經變成了,學到自己想學的知識,考試考到自己能接受的分數,然后剩下的,我已經不在乎了。
大學里那么多需要在乎的事,何必要在一門課或者一個老師身上糾結。大家師徒情分一場,好聚好散,從此江湖路遠,永不再見,也是人之常情。
如果說這種老師只是大學生活里的一個插曲的話,妹妹,我希望你能去發現,可以成為你人生道標的那種老師。
大學的老師和中學的老師,在人生意義上的指引,是不一樣的。中學老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不出意外的話,最多也只是在人生青春階段迷茫之時,指點迷津。而在大學里的老師,一旦和你志趣相投,對你青眼有加,可能他這一生所學,就傳承給你了。
傳道授業與傳承,明顯不是一個量級的存在。雖然你哥資質愚鈍,不堪大任,但是說起人生道標,大學里我真的有幾個特別感激的老師。這和職稱高低無關,無論是講師還是博導,只是因為身上有共同的特質,而老師他們又困囿于體制、家庭與現實,很多事再無去做的可能。于是看我的時候,我能感受到眼神之中隱含的期許。
那種感覺,大概就是將未竟的心愿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吧。也許以后我們為人父母,才會有所了解。但每次與老師見面,都會感嘆人生因緣際會的奇妙。中學的老師,一個人要照顧四五十個孩子。哪怕和你再親近,也不會像大學里這樣,教室里坐著一百多號人,可她眼中只有你。
妹妹,我們所在的大學,哪怕再不濟,也是211工程院校。于是我們的老師,簡歷拿出來都是大牛。以我們建筑系為例,必修課的老師也好,選修課的老師也好,本科清一色建筑老八校出身,不是清華同濟就是東南華南理工哈工大,全部根正苗紅。研究生經歷更是瞠目結舌,不乏劍橋的博士,伯克利的碩士這種讓人仰望的存在。
我們偶爾會談笑,說讀了那么多年書,還讀研干嘛,直接工作好了。但是妹妹,平常的學校當然無所謂,可如果你大四拿到的是劍橋的offer,我無論如何也會讓你去讀的。這是人生可遇不可求的機遇,更是對未來最有價值的投資,值得你去嘗試。
當我們的老師經歷過這些之后,帶給他們的就是人生眼界上的躍遷。哪怕他因為太年輕,不會教書,我仍然會去尊敬他并且樂于問他問題。當別人見過我們沒見過的世界,哪怕追求不同,我也會覺得交流也大多是愉快的,只要我們還對這個世界保有好奇。
我希望你能去看到大學里,老師身上的知識,而不只是書本上的。教材是死物,更何況是中國的大學教材。只有中國的大學,才能做到三十年不換教學重點,十年不換PPT,五年不換考試題。可時代總歸在進步,既然進步的不是教材,那進步的當然只能是我們老師的層次了。
綜上所述,利用好大學里老師的資源,真的真的很重要。因為現在的大學,知識真的不在教材上。
其實我很想說第三點:大學里可以在了解不同專業在現實中的交叉關系后,快速完善知識結構。
當然,這應該就是我讀完第二學位,又想讀第三學位的根本原因。
可說起來,如果我沒有大一大二細致到變態的實習經歷,如果我沒有家庭相關從業背景,我根本就不會知道工商管理和建筑有什么交叉關系。這種事情不是大學里能學會的,照著這個思路發展下去,果然應該先去休學一年開開眼界。
于是我想了想,先不寫了吧。妹妹你能把前面兩點做好,我就已然心滿意足了。學好你的專業,尊敬你的老師并且得到他們的認可和支持,對待學習不要囫圇吞棗,不要淺嘗輒止,不要走馬觀花,哪怕別人都這樣,也和我們沒有關系。
妹妹,你在大學里多學一份知識,也許并不會為未來的人生道路增添一份保障。
但是,也許你會多一份定力,多一份從容。
因為你的追求不會再是無根之木,你會明白何為自己的倚仗。
并且這份倚仗,并不會像很多人那樣,只是虛無縹緲的夢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