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折騰了一天,該到睡覺時間了,孩子央求我:“媽媽,今天能不能不刷牙了,我困的很,想睡覺?!?/p>
“那好吧。”看著她疲累的神情,我妥協了,轉身進廚房給自己倒杯水喝。
她跟著進來了,遞給我刷牙杯,我倒了少半杯熱水,又混滿涼水,遞給她。
她想也沒想開始刷牙。
結束之后,我恍然:“不是說不刷牙了么?!”
她也驚訝:“哎呀,就是!”
回想了一下,整個過程,我倆似乎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完成的,下意識的行為支持了我們近五六分鐘的時間。
習慣的力量!
二
我這個時候才明白工作的不斷有前輩老師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一二年級的孩子,主要就是培養學習習慣,只要習慣養好了,后面很多事情都會很好辦。
不管是所謂的二十一天習慣養成法,還是百日習慣固化法,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將一種行為由刻意為之變成一種下意識行為。
一旦某種行為進入到下意識的管控領域,在其后的生活中,需要啟動這種行為時,將會耗費極少的能量來維持它。相反的,如果要抗衡下意識行為,卻是要耗費些許能量。心理能量,心理意志力是有定額的。這方面占用的份額多了,分配給另外一部分的份額就會少。
無論是哪一個孩子,都有特定的行為習慣。對于學習而言,行為習慣的最佳養成期就在于上學之初的兩年左右。
習慣養成的意義就在于合理的分配心理能量。一旦孩子的良好的習慣養成,那么,他在以后的學習中將會耗費極少的份額的能量讓自己放學后就安安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大份額的心理能量就可以分配去支撐他或她在課業上攻堅克難,這樣的孩子學習的成果自然不會太差。
這樣的心理過程我們也會經常遭遇:在做抉擇時腦海中經常會出現兩個小人打架的心理戰爭,或是善良小人和卑鄙小人之戰,或是勤奮或是懶惰小人之戰。戰斗進行的越激烈,也就意味著我們在維持最終的選定行為過程中所耗費的心理能量就越多。
所以我們會覺得:心累。
還有,我們看到在很多從事高強度大壓力工作的人群中,肥胖的人越來越多:心里能量全用來支撐工作中方方面面的事務。放松之后,意志力全線崩潰,再也抗衡不了為人最基本的口腹之欲。
“壓力肥”就此產生。
(不解的人總以為胖子都是生活無憂的人。唉)
在高年級,很多孩子的意志力都被耗散在學習時能讓自己安靜坐下來,耗散在讓自己不東張西望,耗散在維持思維專注不飄忽之中。很多時候,這種內在的耗散甚至也不足以維持好的行為,需要老師家長外在的督促。
這樣的孩子,有多少能夠在學業上出色呢?
三
意志力雖然有定額,但是每個人的額度又有所不同。同樣是高壓力的工作,有的人一下班就會放飛自我,而有的人的意志力卻還能支撐自己按照理性的規劃去鍛煉身體。
它如同肌肉,是可以被培養的。
在學校中,有的孩子不喜歡課堂學習所設置的內容,他們默默地按部就班地上課學習。在日復一日地和學校學習規則的打磨中,會歷練出強大的意志力,學會安靜傾聽,學會有禮、有序,學會堅持,學會自我管理。
這樣的孩子,因為對課業興趣乏乏或是智商平平,學業也許不突出,但有鍛煉出來的強大心理力量,一旦找到突破口,前途亦未可限量。
當然,學業與心理品質雙佳的學生,將來飛得會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