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會感嘆自己談戀愛談早了。
在我看來,早戀不是罪過,過早地把自己置于一個“有了戀愛,其他的都不重要”的狀態(tài),是一種罪過。
戀愛是顆糖,整天含在嘴里,你就品嘗不出生活的其他滋味,甜的東西吃多了,沒點調(diào)劑,會膩。
很慶幸小時候沒有看過什么言情小說,對愛情向來并無過多憧憬和預(yù)判。覺得花前月下這種場景不是不好,而是不能多。每天都花前月下,再浪漫也會沒有感覺吧。
我不喜歡那種時刻與戀人黏在一起的感情狀態(tài),生活還是要有自己的一部分,你享有的是我整個靈魂,卻從來占有不了我的整個生活。
??
一直很喜歡《愛在》三部曲,大概是愛情出現(xiàn)了另外一種模樣,不再是一見鐘情緊接著長廂廝守,仿佛一個讀到開頭就猜到結(jié)尾的故事。很多人把杰西和塞琳的故事當(dāng)作愛情范本:哪怕他們之間的相遇相隔九年,你會發(fā)現(xiàn)愛情哪怕拖沓一點也沒關(guān)系。
沒有那么多海誓山盟,也沒有那么多王子公主的纏綿悱惻,三部影片拍攝于這對璧人的不同年齡段。他們從青澀的文藝青年模樣長成了人間煙火氣中的普通夫婦——杰西漸漸發(fā)胖,塞琳也多了幾道皺紋,不變的是,兩人還是健談,還是有趣,還是有讓人一見就喜歡的魅力。
他們分離的這些年里,無一不繼續(xù)做著本來應(yīng)該做著的事情,成為了更好的人。哪怕故事的結(jié)局發(fā)生的晚一點,也并不打擾這個喜劇收尾的長跑愛情。
有的時候戀愛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chǎn)物,而不是寂寞發(fā)酵后的酒泡,讓整個生活的醉得毫無節(jié)制,一團(tuán)亂麻。戀愛是美好生活方式的一種,是篩選過后的結(jié)果。不需要講求速度和效率。
??
聽別人在某個聚會上說起一個八卦,初中高中以早戀出名的女同學(xué)如今單身了幾年,大家的言語中驚異之余有些輕蔑,那個時候感覺談戀愛像是上了癮,不合適了就換,無法接受空窗期。既沒有撕心裂肺,也沒有狗血劇情,怎么忽然就落單了呢?
那女同學(xué)的故事來得很容易。因為長得漂亮,高中的時候大眼睛眨一下,男生的情書就落進(jìn)了書包和口袋。她大概也不是故意的,畢竟有時候不自知的美更具有誘惑力,只不過在那些男孩子一腔熱情面前,少女之心小鹿亂撞,撞進(jìn)了對方的懷里。
如今她的朋友圈定位是在遙遠(yuǎn)的異國他鄉(xiāng),和那些濃妝艷抹的曬包自拍不一樣,她顯得休閑樸素了不少,正戴著厚厚的毛線帽子和一群外國朋友拉著手大笑。
如今還是漂亮,但和學(xué)生時代的那種純粹的清純是不一樣的,多了一點兒氣場和恣意。那雙大眼睛或許再也看不上玫瑰花和情書了,收納進(jìn)了更多廣袤的東西,山河湖海,星辰日月,異鄉(xiāng)的人情冷暖。
“你們知道嗎”,說著八卦的人忽然聲音低了起來,“我們還在大三那會兒,一個男生追到學(xué)校來,據(jù)說是她以前的高中同學(xué),富二代,扎了一大把玫瑰花,開著豪車告訴她,跟我走吧。”
她垂著眼睛拒絕了。
大家起哄,背后還有更有錢的吧。
“不是啊,她上了大學(xué)之后就好像再也沒談過戀愛,一路走來蠻上進(jìn)的,出了國,當(dāng)了個小語種的翻譯。別人都不談戀愛的時候她談戀愛,別人都急著找對象的時候她反而慢慢悠悠了。”
話題進(jìn)而失去了值得八卦的爆點,就漸漸偏離了趣味性。我覺得這個漂亮的女孩子蠻有意思,大概是真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反而就不那么需要唾手可得的愛情了。
??
有的人談著戀愛卻覺得生活得很無趣,有的人沒談戀愛反而活得豐富而快樂。因為前者把戀愛等同于生活本身,后者并不需要靠戀愛活著。
一個總在換男(女)朋友的人或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戀人是什么樣的,只有那些獨(dú)身的,孤獨(dú)的時刻,腦海里才會清晰地勾勒出一張明確的面龐。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都需要一段獨(dú)處的時光,需要把自己像一張地圖一樣地去展開,這是一個自我了解的過程,在見過不同的人之后,不論是同性還是異性,才會在于對方的交流之中反觀自身,勾勒一個更為清晰地自我畫像。
見過越多的人,越擁有一種“抽身”的能力,不是戀情結(jié)束后瞬間恢復(fù)心情:“好走不送哦。”真正的愛情無論以如何理由分開都是疼痛的。
抽身能力是可以旁觀自己的生活,就像分身出另外一個自己,一邊沉浸,一邊審視自己。愛得盡興卻不盲目。是一腔熱血的,卻不是沒有頭腦的。
懂得與自己相處的人,反而不急著把自己“嫁”給誰,因為明白自己真的要什么,就不會隨便去將就。
我和自己相處得很好,并不急著談戀愛。
你晚點來也沒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