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沒有忍住,跟L先生說了一些小心願:想去臺北故宮和京都……而毫無意外的,L先生秉持一貫的直男畫風回答說:我這兩年去了很多地方,去年上海和三亞,今年廣元,旺蒼,巴中,吳忠,太原,平遙,銀川……還有鄂爾多斯……
因為我的無言以對,這場談話就結束了……
去年的時候,我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因為是公派出差,一個星期5個城市,對每個城市的記憶只有各種大同小異的商務酒店——說到這裏,我要吐槽一下,中國的商務酒店們的真的沒有想像力,像同卵多胞胎一樣,唯一西安有家“亞朵酒店”上算有些些可圈可點。
再早一些,每個月也都有一些公出的任務,從南到北,幾乎沒有機會去瞭解城市,一早起來去了會場或者寫字樓,晚上街靜人稀的時候打車回酒店,而且中國的城市真的都市這個層面下,一樣乏善可陳……
但是,旅行這件事,人也很重要。大學的畢業旅行去了廈門,因為彼時彼處的人令人難堪,導致那個城市在回憶中也是灰灰的,希望長沙不要成為第二個……
看官們可能已經忍不住了,你有愉快的旅行經歷嗎?
有的。
大學暑假跟父親去南京,畫面猶如電影,至今一幀幀歷歷在目,不需要視頻不需要單反,生動而美好;上班時一次公出瀋陽,因為跟的領導大姐極好,對瀋陽故宮的感覺至今高於北京故宮。
所以,或許對於我這種十分情緒化的人來說,旅行的意義就是要跟對的人的一場經歷,人對了,哪怕是在家裏的一條小巷裏吃頓夜市,也治癒的不行。如果人不對,美景,美食,都像濾鏡沒有用對,令人抱歉。
還聽說過一種旅行,說一位前輩,因為工作關系經常公出,而他每到一地就一定要去當地名勝考據一番,更要品嘗美食,并以為志,若干年積累下來,竟然也出書了……這種帶著任務或者說主動出擊的高人,其實一直令區區心向往之。
女兒漸漸大了,對于她有過無數暢想,每年跟她一起去旅行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小小女生已經去過了北京、西安、漯河、平頂山、開封,可惜年歲都太小了,有的甚至在一歲以前,幾乎不會形成記憶。
老話講,行千里路,讀萬卷書;想在想來,在文字最初的時候的那些想法竟然是我狹隘了:生活本就是場旅行,自然有舒服有不舒服,有深刻有膚淺,經歷了就好,莫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