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這部電影沒有延續第一部的喜劇風格,強打暖心牌。是文學作品《查令十字街84號》的再現,致敬書的作者女編劇海蓮。
男女主角如書中一樣,通過書信保持聯系,一年間不曾見面,但卻有一種勝似生活中見面的親近感。這種感覺很奇妙,很多人,也許這一生我們會見上無數次,卻不曾一次交心,而有的人,也許從未見過,卻有一種如膠似漆的感覺。愛情很奇妙,在不知道的時刻萌發。女主角兩段略帶商業氣息和小三頭銜的愛情游戲,盡管付出了真心,卻在錯誤的時間遇上了錯誤的人,不由而終。和男主角的最后相遇,為他們的故事畫上了完美的句點,彌補了書中海蓮未與書店老板見面的遺憾。愛情就是這樣,盡管晚到,但不會不到。那個對的人,總會在最后等著你!
老夫妻70幾年的愛情更加彌足珍貴。七十幾年,也許早就沒了愛情的維系,更多的是親情的羈絆。老爺爺說七十年前他用幾頭驢作聘禮,明媒正娶了奶奶,解放后出國了沒有結婚證。其實,真正的愛情也不需要用一紙婚書證明,因為時間會證明一切。但男主大牛為他們補辦了一個在教堂的簡單婚禮,感人的不是婚禮,而是平平淡淡的過了幾十年,對方已經融入生命里的感情。爺爺說“老太婆啊,我知道你身體不好,以后可能比我早走,但是這樣也好,省的一個人孤單,去了那邊,找一個更好的人,或者還是等我把!”不知道怎么了,聽到這句話時淚很自然的流下來,可能內心受到了這種真感情的觸動,每天的相處,需要多少磨合,才能七十年間,站在我身旁的人,始終是你!突然想到現在的閃婚閃離,對婚姻真的足夠負責任嗎?對愛情負責任嗎?
最后,老爺爺因為心臟問題先走一步,奶奶將他的骨灰帶回家鄉灑在湖里,又一次迎來了我的淚點,奶奶說“以前啊,爺爺老是舍不得賣房子,想離孩子們近一點,但現在爺爺不在了,我也想回家鄉了。人在哪,家在哪,人不在,家在心里”是啊,家一直都不是那冷冰冰的建筑,是有家人、有愛的空間。人還在時,家便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時時刻刻,人不在時,家便是憶及當初留下的那段情。確實,長大后,我們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學習到工作到組建自己的家庭,離父母越來越遠,并不是要刻意去疏遠,而是之后的小家庭可能成了你生活的重頭戲,而忽視了生你養你的父母。血濃于水的親情雖然不會因為你的不理睬而斷絕,但總會些許淡化。所以,趁還沒踏入社會前,還沒那么忙前,多陪陪父母吧。以后,就算忙,也要多和父母視頻,常回家看看,不要因為別的事而耽擱了父母子女間的親情。
幸運也許就是,擁有一段能白頭偕老的愛情,耄耋之年,還能相擁年少時的那個他(她);擁有一段相親相愛的父母子女關系,人生在世對這段關系沒有遺憾,生活中平平淡淡的付出,便可以收獲。平淡,方能細水長流,獲得生活之本真吧!
最后,如果這篇文章有幸被讀到,希望閱讀的你配上《可樂》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