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群”風波發生在秀文老師禪舞工作坊的課前。當時巧蓮和曉紅在共修群火熱地討論(我認為她們在閑聊和曬娃,曉紅回應我說她們在探討孩子的型號),我當時多管閑事,突然順手來了一個笑臉并提醒這是共修群(按照群規在這里做覺察相關的討論),在跟巧蓮的互動中,我用“霸群”(我以為只有這個詞才能表達我對她強烈而深切的贊譽之情)一詞為巧蓮點贊,覺得她同時在幾個群里都是攢人氣高手,而霸群這個詞讓巧蓮不舒服,后來開杰加入討論,認為我用詞不當。
我用霸群的意思是夸人,結果惹惱了人。我看到我說的話只是圖自己一時痛快,而且會不遺余力地痛快地表達,絲毫不考慮對方感受,也考慮不到對方對用詞的接受度,而且隨意濫用詞義牽強附會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在我的生活中很常見;我事后在看我為什么會這么說,是我想找存在感,想掌控點什么,你們沒有在共修群覺察你們這樣不對,這是我個人的局限和狹隘,做不到跟人同頻,不會柔順地與人鏈接;當我看到由于我的不當攻擊讓巧蓮委屈時,我很心疼,我自責是我的簡單傷害了她,覺得自己錯了(我怎么總是做錯),內在出來了悲傷和無價值感。
開杰的加入,讓我覺得我的錯誤加深了,他一直在找我錯了的罪證,特別是他說“你學的糊里糊涂,不知道自己說了什么”的時候,我一下子找到感覺了,他說的真對,我認同他的說法,我就是一個爛人。我看到了我的受害者模式,我到處在找這樣的感覺,讓別人覺得我不好,一無是處。讓我一下子想到父母經常說的話:你一事無成,咋就生了你這個敗家子呢?我幾十年來一直在印證父母的話。
這次互動,我看到了自己模式的簡單、沖動、主觀與片面,也感受到了對方的細膩、深刻、全面與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