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小君
我已經記不清經歷過多少次告別了。
有的輕描淡寫,有的渾然不覺,有的撕心裂肺。
江淹在《別賦》里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
年少時聽不懂,總覺得,黯然銷魂者,唯從不分別而已。
從不分別,天天和同樣的人呆在同一個地方,多無趣,多無聊,只有生命長度,何談生命廣度??
2011年,一個認識不久的女孩要離開上海,臨走前一晚,約我去小區后面,看從來沒看過的湖。
她送我一本《漫長的告別》,說她要去廈門了,在上海朋友不多,我算一個,能正兒八經告別的人也就只有我。
我陪她去看小區深處的那片人工湖,結果我失足滑落到淤泥里,再站起來的時候,整個人像是埋在湖底的一塊蓮藕,散發著不愉快的味道。
我們倉促結束了告別。
回到家,我洗完澡,翻看她送我的書。
扉頁里,她手寫了一句話“告別,就是死亡一點點。”?
我給她發了一個短信,告訴她,這句話翻譯成“告別,就是死去一點點”更好。
她回復了一個笑臉,第二天就離開了上海,從此天涯兩端,再無音訊。
告別,就是死去一點點。
說得夸張,聽得心驚膽戰,跟“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異曲同工。
我曾以為,這些都只是文學修辭而已。?
那一年,送喜歡的姑娘離開,她哭得撕心裂肺,我心里卻想,又不是不能再見了,干嗎這么傷心??
美好的未來還在召喚著我,我的傷感很快就被未來的新鮮感所取代。
我以為告別總會再相見,所以告別從來不肯用力。甚至覺得在火車站、機場這些地方抱別流涕,有些啰唆。
因為年輕,不肯囿于同一個地方,甚至不肯囿于愛,天南海北地去,?總覺得凡是虧欠的,都有機會再彌補。我們還年輕,時間多的是,交通越來越發達,思念的距離再遙遠,也不過是一張車票。這么寬慰自己,甚至信以為真,再等等,等我完成手上的工作就陪你浪跡天涯。再等等,等我搞定了這單生意就陪你去荒野求生。
所以,每次告別雖然正式了很多,但內心深處,還是不當回事。覺得還有機會,還有時間。因為總是這么想,告別的次數就越來越多。
少年意氣輕別離。
直到再也沒有機會。
那次分別之后,我們再也沒有見過。即便日后在地球上的某個角落再次相見,我們也都已經不是當年的樣子,也不會再有當年親吻和擁抱。
早知道,當初就不要那么要強,應該多抱抱她,在她耳邊背誦:?
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除了告別一些人,告別過去的自己也毫不心慈手軟。一心向前,滿腦子都是未來會更好,吟鞭東指即天涯。
因此告別過去的自己,也失去了一些與生俱來的品質。
過去有數不清的“我相信”。
八歲我相信世界是糖果做的。
十四歲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無可奈何這回事兒。
十八歲我相信所有姑娘都好看得像花一樣,關鍵是所有好看的姑娘都喜歡我。
直到后來,我才慢慢發現,原來世界不是糖果做的,如果我伸出舌頭去舔,可能舔到地溝油、三聚氰胺還有PM2.5。
我也發現,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無可奈何的,生離死別,求之不得,?怨憎相會,你愛她她卻不愛你,總有些人輕而易舉地得到你拼了命也得不到的東西。
還有,所有姑娘確實都像花一樣,但是有些花帶刺,有些花無香,有些花有毒,還有些花開在鄰居院子里。
也不是所有姑娘都喜歡我,總有我喜歡她、她卻不喜歡我的姑娘。
我覺得過去的自己單純,幼稚,不切實際,我在努力不讓自己察覺的前提下,一點一點告別過去的自己。
我把這種轉變稱之為成熟。
告別幼稚,慢慢成熟,就像一個蘋果由青變紅。
過去我有個品質,叫作害羞。
我不善于跟陌生人說話,語文課上,老師講,上什么山唱什么歌,我聽得懂,但我做不到。
除了食堂的阿姨,跟長得好看的陌生姑娘說話,我會臉紅。?
而現在我已經告別了害羞,失去了這種珍稀的品質。
我覺得自己臉皮厚了,跟姑娘見面可以從牽手的環節直接跳到摟腰而且根本不臉紅。甚至能預知到我說什么話姑娘會開心,做什么事姑娘會先惱怒,然后更開心。
跟陌生人說話,也游刃有余了,多了一層對陌生人的懷疑,少了一層對世界的畏懼。
過去沒法跟不喜歡的人玩耍。
如嵇康所說,不喜俗人,而當與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
過去做事情,只顧著老子爽不爽。
渴望的生活是游山澤,觀鳥魚,心甚樂之。
心心念念的都是活出自我,不必為一些無聊的人和事煩心。
后來發現,想要做喜歡的事情,首先就要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自我安慰一般地稱之為“自由的代價”。
告別了過去那個率性而為的自己,有些時候也和不喜歡的人玩耍,有些時候也說一些違心的話,做事情之前把自己的好惡排在靠后的位置。
說好聽一點,是為了事情做得更順利,為了以后更自由。
說坦率一點,是自己變得狡猾了。
就這樣,在自己都意識不到的時候,慢慢告別了過去的自己,一如十八歲的某一晚在煙臺靠近學校的小旅館告別“處子之身”。而奪走我“處子之身”的那個女孩,如今早已經不知道在哪里浪跡天涯了。?
人總是后知后覺,直到現在才開始想念過去來不及好好告別的一些人,想念沒能好好做的一些事,更想念過去那個一無所知、一無所有的自己。
在不斷地告別中,領悟到了更多。
世界太大,阻礙太多,每一次告別,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很多人,很多事,都只是一時一地的緣分。在一起的時候,莫等閑,?當珍惜。無可奈何,不得不告別,要用心用力。生命中遺憾已經夠多,能少一個就少一個。
人總得告別過去,讓不愉快的、帶著傷的往事隨風飄散,讓過去成為過去。讓笑容燦爛的人、簡單美好的少年情事、給我們以力量的擁抱和親吻融入血脈,鼓舞我們一路向前。
告別過去的自己,努力把最初的“我”藏在心里,讓過去的“我”監督未來的自己。
My?eyes?always?keep?on?you。
過去的“我”會提醒你,別因為走得太遠,就忘記了為什么出發。我們都是為了變成更好的人,如果每次告別之后都變得更壞,那何必出發??
不停地告別就是成長的儀式。
就像是花謝花開,金蟬脫殼,新陳代謝,1997年出生的姑娘即將年滿十八。
告別一些沉重的負擔,也告別一些美好的過去,告別那些你深愛的或深愛你的,告別一些在你生命中驚鴻一瞥的人和事,告別過去壞的甚至是好的自己,帶著這些好的和壞的繼續迎風發育。?
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
只要在路上,迎風奔跑,回顧過去、想起人生中無數次告別的時候,?風會吹掉所有的壞,裸露出所有的好。
這就是告別的意義。
既然人的一生中,都充滿了漫長的告別,那就讓我們每一次都好好地說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