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從事的微電子行業的盈利模式很簡單:量大則價優,偶有因某家廠停工所導致的價格上揚,大體上都是長期一路緩慢下跌,直到被替換。相信除了古玩,大多數商品都是如此。
互聯網的盈利模式則是:研發成本相對高,但是獲客成本總體比較低,一旦成為爆款之后,就容易成為一種贏利入口,無論是軟件還是互聯網服務,大多如此。盈利模型多以廣告、電商、中介服務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而物聯網的贏利模式,雖然依賴互聯網作為推廣渠道,但是電子硬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庫存卻和傳統行業一致。銷售渠道與互聯網一致。但是作為依附于硬件的服務,物聯網的擴展卻受限于硬件的產量、產能和價格。
所以物聯網究竟利潤來自設備,還是各種服務,需要仔細考慮。如果來自服務,那么必然會犧牲掉設備的利潤,雖然免費和零利潤不可取,但是低毛利是大多數工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