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子姐姐:我常常與孩子們一起做游戲,一起做手工,一起開心的講故事,而孩子們在相處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問題,當我看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會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可對于這些問題我也會進行觀察、溝通與反思,通過對孩子的觀察與溝通,反思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而多數問題的根源最終還是來源于家庭,而有些問題已經是時候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了!
我們都知道養育一個孩子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小的時候看到爸爸媽媽養育我們,也許我們沒有什么深刻的體會與感受,等到了現在,我們也成為了父母,才懂得父母的辛苦與操勞。
隨著時代的發展,育兒理念、育兒方法都在不斷的更新與提高,我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培養與教育,而在孩子早期的培養教育中擔當不可替代作用的就是父母了!
在教育過程中,隨著生活條件變的優越,常常會出現對孩子的各種寵愛,甚至把愛變成了“溺愛”,也因此造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許多問題。我常常與孩子們一起做游戲、一起玩耍、一起開心的講故事,出現問題也會及時的加以引導,我常常會發現許多的孩子輸不起、找理由、推卸責任、說不起,甚至會說些“小謊”。
大家認為這五個不好的習慣會對一個人的人生產生怎樣的影響呢?不需要我來說,家長們應該會知道,無論是學習、人際關系,還是工作,這五個不好的習慣都會對孩子的人生發展產生巨大的阻礙。
大家也可以看到,我特意把“小謊”二字加上了引號,是希望家長們可以重視,也希望家長們可以與成年人的說謊話區分對待。因為孩子從小腦海中就充滿了各種想象,常常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你會發現孩子常常會說一些不存在的事情,可對于孩子,也許他是為了獲取父母的關注,也許是為了讓自己開心,也許是為了其他原因,而這些我們看似不存在的事情是存在在孩子的思想中的,所以這些是孩子的正常表現,家長們可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孩子在說謊。
而我這里的“小謊”是指,孩子為了擺脫責任或為了不被批評,而故意說一些假話的不好習慣,而孩子還小他們沒有謊言的感念,又確實說了一些他們思想可控的假話,所以我在這里把它們稱之為“小謊”。
其實孩子這五個不好的習慣的形成原因都是很類似的,甚至是同樣的錯誤教育帶來的問題。孩子做出輸不起、找理由、推卸責任、說不起、說“小謊”這五種行為,無非是為了不想落后、礙于面子或怕被批評、怕被責怪,當然從小更是沒有養成承擔責任的意識,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在家里教育孩子的方式,你一定會找出原因的!
一、打地、打桌子
孩子走路不穩或者孩子在玩耍時的不留心,常會在走路或跑跳時摔倒或碰到東西而哭泣,有許多家長尤其是老人,常常會去打地或去打碰到孩子的東西,嘴里還會說著:“讓你碰我家寶貝,或告訴孩子你看我替你打它了”。
試問,孩子摔倒或碰到,與地和碰到的東西有什么關系呢?這一定是孩子小時候走路不穩或因為自己的不留心而造成的,那是自己的原因,可我們隨著孩子的成長就這么一路打過去了,孩子長大了,哪怕告訴孩子:“孩子,你小的時候我打地打桌子,那是為了哄你的,你一定不要往心里去,這是不對的”,連這一句話也沒有吧!
孩子就這么慢慢的認為,錯誤都是別人的,我碰到桌子,是桌子的不對,我做錯事,那也是事不對,從此再也很難承擔責任了!請不要小看這小小的舉動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因為這已造成很多大點的孩子碰到東西后,就會很生氣的自己去打那個東西,甚至他碰到其他小朋友也要去埋怨責怪別人,他們已經不會冷靜下來去思考事情的原因了!
二、處處謙讓孩子
家長寵愛謙讓孩子沒有什么不對,但是不可處處謙讓。不論大事小事,做的好與不好,家長們總是會鼓勵孩子說:“你真棒、你真厲害或你又拿第一了”。我們還會發現,孩子都喜歡去競爭、喜歡當第一,家長們也常常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在生活中常給孩子第一名的稱號,比如喝水時,如果家長與孩子一起喝水,并且孩子比家長喝的快,孩子就很愛喝水,并且會非常高興,家長們也非常樂意輸給孩子,而這種類似的事情非常多,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便慢慢的適應了“第一名”。
當孩子到了家庭以外的地方,很多孩子都想拿第一,但真正的第一就一個,孩子們之間可是不會互相謙讓的,輸掉的孩子當然這時就不會樂意了,更不會開心了,甚至會哭鬧、發脾氣去“搶”第一。其實孩子的輸不起,就是在平時許多小小的細節中,家長的錯誤引導造成的!
當然生活中的小細節有很多,喝水只是一個小例子,如果家長們仔細思考一下你會發現在家中存在許多類似的例子,如果想要改變其實很簡單,不要再繼續下去了,讓孩子明白爭第一的心是一定要有,但是第一真的很難爭取,不是這么演個戲就可以拿第一的,不是這么隨便跑跑跳跳就可以拿第一的!就像這次里約奧運會一樣,每個項目金牌只有一塊,可所有的運動員哪個不是做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努力呢?
如果你想要讓孩子日后敢于競爭,懂得努力的意義,請不要萬事無畏的謙讓,從小讓孩子明白第一不是想要就能得到的,是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的!更要明白有時候你努力了也未必就能拿到第一,這是因為你的努力可能不夠或別人的付出比你多!
三、萬事包辦
從孩子出生,許多家長就開始為了孩子忙東忙西,甚至為孩子包辦一切,孩子從小的成長都是順風順水,幾乎沒有遇到過什么問題,有問題也都是家長幫助解決,真可謂是平坦大道。
可孩子稍大些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當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自然會出現一些問題,而當問題出現時,從小被包辦的孩子一定不懂得如何處理問題,而且孩子總是以個人為中心,常常就會因為一點小事把問題變大,有的孩子還會因此出現膽小怕事的現象,上幼兒園的孩子可能還會因一些問題被幼兒園老師批評或被其他小朋友笑話、指責。
當這些事情突然來臨時,孩子自然不希望事情的發生,也就會開始變的找理由、推卸責任,甚至時間一長還會造成說一些“小謊”的習慣。當然這一切孩子是無罪的,罪過在于家長為孩子鋪平了道路,而孩子走的卻是山路。
所以希望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現問題時,可以多多去引導孩子,引導孩子去學習解決問題,而不要想著去為孩子解決問題。
四、虎父無犬子
還有一些家長會提倡所謂的“虎爸、狼爸”,還保留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思想,因為家長的嚴格要求,日常中一定就會有許多對孩子不滿意的地方,甚至常常會批評指責孩子,造成孩子的心理產生了畏懼感。
而孩子常常會把在家中的這種畏懼帶到家庭之外的世界中,比如孩子上幼兒園,做事時就會伴隨著畏懼感,生怕出現錯誤而被指責,這時孩子就會出現找理由、推卸責任,這樣的狀態時間一長,也同樣會出現說一些“小謊”來逃避問題的習慣。
如果孩子的付出總是得不到家長的認可,或家長總是有許多滿足不完的要求,這樣會非常容易讓孩子養成對事情無所謂的態度,就像我們俗話說的“說皮了”,這時會讓孩子的找理由、推卸責任的習慣變的更加習以為常。
五、百依百順
生活中總會出現一些小小的矛盾,就像牙齒也是會咬到舌頭一樣,而對于我們與孩子的思想產生碰撞時,我們總會選擇妥協,對孩子百般謙讓,對孩子百依百順,比如當孩子要買一件玩具,可是家里已有類似的玩具了,你不太想再給孩子買了,而你看到孩子哭鬧或很想要,就很爽快的妥協買給了孩子。當然還是那句話:“寵愛孩子是無罪的”。
孩子想要什么就買給什么,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時下個樓梯,孩子也要自己走在前頭才可以,家長如果先走下去了孩子就開始不高興甚至哭鬧,這時家長就會再走回來,讓孩子先走,瞬間孩子高興了起來。
如果這世界上就你們一家人,那孩子一定會非常幸??鞓罚墒呛⒆拥搅送膺叺氖澜鐣r,這一切變了,尤其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時,每個孩子都是自己家的小主人,誰聽誰的?誰又會順著誰?輸不起、說不起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了!
等到孩子大了,有了自我意識,這時才明白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沒有人會順著你,因為你不是皇帝,皇帝的時代也早已終結,而被人寵被人順的習慣已難以改變,就好像習慣了被人伺候,你還會有心去伺候別人嗎?
六、家長的榜樣
如果你有過在外工作、在外打拼的經歷,你一定會發現工作中有一些人總會做事出現各種問題或紕漏,而對自己的問題和紕漏,常常會找各種理由來推卸自己的責任。在這個社會中,常常說話不切實際、油嘴滑舌、愛吹牛、說大話的人也不在少數。如果這些人成為了父母,那他的孩子可想而知!
其實這些都是一個極端,我們降低一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去礙于面子,在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做出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不會替別人著想、偶爾錯怪別人的事情,甚至也會偶爾逃避一些自己的責任,其實如果把這些習慣帶到家庭中一定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你想說:“工作是工作,家庭是家庭,不會影響的”,那我想告訴家長們,你的性格習慣可真的分不清哪是工作、哪是家庭!
所以想要讓孩子有更好的家庭環境,首先需要改變我們自己,讓我們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讓我們成為孩子人生中的榜樣!
你有沒有思考過,當孩子出現這些不好的習慣時,這些習慣是否是從我們身上遺傳或繼承過去的呢?還記得我前幾天的一片文章嗎?《想要改變孩子的氣質,必須知道的事情》
這篇文章為家長們深入說明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以及如何培養與改變孩子的氣質,也說明了家庭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
雖然我們在自己的家中,理所應當具有隨心所欲的權利,可是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我們還是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我們想讓孩子變得比我們更加優秀,想讓孩子的未來變得更加幸福,想讓孩子的未來變得更有競爭力!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那就請關注我吧!支持我的朋友不需打賞,點個“喜歡”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