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16格讀書法,花了1個小時看了兩遍Beyond Feelings的第一、二篇,記錄框架性筆記如下:
畢竟采用的是16格筆記速讀法,關注的只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所以自然會疏忽很多其他有意思的內容,不過16格筆記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反復利用,將書中的每一個感興趣的問題用速讀及精讀方式加以吸收。
如上表格所示,我這一遍我的閱讀動機是希望通過本書掌握一些方法,完善下思考不系統、漏洞多的問題;另外關注的問題是如何超越感覺,下面就從這兩個方面說下自己的看完后的所得。
一.書中第一、二篇有什么方法可完善思考不系統、漏洞多的問題呢?
1.成為個性的個體。這個的意思是說我們不可能逃脫受他人和環境的影響,但是我們要贏得并非與生俱來具有警惕的個性,這是獨立思考和決策的前提,有以下原則可以幫助達成這點:
把你對任何人、議題或情況的第一反應看作是嘗試性的。無論它多么吸引人,在你未考察它之前,都不要接受它;
判斷你為什么會作出這種反應。是借鑒其他人還是什么特定的經驗影響你作出這樣的選擇;
考慮你有可能對這個人、議題或情況作出的其他可能的反應;
詢問自己是否還有其他比你第一反應更恰當的反應。
2.運用批判性思考。Beyond Feelings關注的就是批判性思考,這種思考的本質是評價,可以讓我們檢驗各種主張和論據,并判定哪些具有優點、哪些不具有優點的過程。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提出探索性的問題,而不要只是接受自己最初的想法和他人的陳述的表面價值,這樣可以思考的更深入和全面。如對下面的問題:觀念:大學教育不值你所付出的學費,有些人的工資水平從來沒有高過其他不讀大學可以獲得的水平。可提出問題:金錢是衡量教育價值得唯一尺度嗎?大學教育對自己人生增進理解、提高應對挑戰能力等方面有什么價值?
3.修煉底層邏輯,把握正確的概念。如辨析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正確的認知等,概念的準確性決定了思考的深度和準確性。
4.收集各種證據,讓自己的思考更具有說服力。如本書提及的個人經驗、未公開的傳說、公開報道、目擊者證言、名人證言、專家意見、實驗、統計資料、調查、正規觀察、研究評述等,用適當的方法和邏輯論證自己的思考。
二.關注的問題:如何超越感覺?
感覺是包括情感、情緒和欲望的主觀反應,通常自發形成,它不是一種有意識的精神活動。感覺在引導我們應當思考的問題上是有用的,它提供熱情和動力,感覺和思維本質不是對立關系,各有各的功用。但是,感覺從來不是思維的一個良好替代者,因為它不可靠。感覺除了表達自身以外沒有其他目的,而思考則有超越自身而收獲知識或采取恰當行動從而實現目標。感覺和思考之間的關系,感覺需要檢驗才能信賴,而思考就是檢驗感覺最合理和可靠的方法。所以一定程度上說,如何超越感覺就是如何有效思考的問題。
當然思考的過程不可避免存在錯誤,Beyond Feelings這本書的第二篇“易犯的錯誤”就是專門揭露思考中的錯誤的,并傳授如何避免它們。盡管思考存在缺點,但是它是我們人類擁有的個體能把握的最可靠的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