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的時候,突然想學編導。當時父母做生意不順,家中積蓄傾盡虧完,還欠親戚一堆賬。為了不讓父母為難,我只有把夢想扼殺,沒有告訴任何人。默默地把電影雜志放在箱底,重新征戰《五年高考 三年模擬》。
當時班上有個同學,每次模擬考都在本科線徘徊,家人擔心他考不上大學,便出主意讓他去學編導,花高價錢報了個速成補習班,然后前往全國各地參加藝體招生考試。
9月,高考分數比我少的他,以藝術生的成績去了一所名聲還不錯的211。我去了一個墊底的二本。?填志愿時我很糾結。尷尬的分數讓我在讀一個墊底的二本還是好一點的三本之間徘徊好久。讀二本,可供我選擇的學校少得可憐,且大多都在三四線城市。讀三本,我可以去我喜歡的大城市,享受更多城市帶來的資源。但最后我還是選擇了二本,放棄了一個我特別喜歡,專業拔尖,環境超好的三本。還是因為錢,三本一年的學費夠我在現在這個學校讀四年了。
有些問題,表面是選擇的問題,但終歸到底還是錢的問題。有些選擇背后是對經濟的考慮。
【2】
有錢的同事下班后約你一起逛街。她拖著你往她常去的商場試衣服,她試了一家又一家,買了一件又一件。看著站在一旁不知所措的你。她關切地問道“你怎么不試試?”。你尷尬地說,我在找,還沒看到適合的。熱情的同事趕緊幫你挑選了衣服。
你拿著衣服進入試衣間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吊牌上的價格。你大吸一口氣。夠你半個月生活費了。但你還是換上,走在鏡子前,看了下自己的模樣。你發現原來自己打扮起來這么漂亮。你嘴角的一絲笑容還沒來得及展露,你就開始小心翼翼地收好內心的喜悅,裝模作樣地東看西瞅。“有沒有其他顏色啊”“這個袖子有點短”“我不怎么喜歡這種風格的”。
你去試衣間脫掉衣服,拿起來又看看了,還是有些許不舍。你暗自發誓“老娘以后一定要做個有錢人,我不想一輩子都穿淘寶貨”。
“周末我還有事情要做,就不和你們出去玩兒了”你知道出去玩一次,下個月的房租就沒著落了。
“我不喜歡吃車厘子和芒果”你知道買一斤這樣的水果夠你一天的生活費了。
因為沒錢,你只有撒謊。你用一個個“我不喜歡”來掩蓋自己經濟上的窘迫,小心翼翼地維護可憐的自尊。
【3】
姑父的父親住院,醫生走了過來,拿著兩瓶藥“一種進口的,一種國產的。進口的貴些,副作用小;國產的便宜很多,但晚上病人會疼。”姑父猶豫了半天,無奈地說道“就國產的吧”。
夜晚爺爺的疼痛吵醒了隔壁床,鄰床的小姑娘嘀咕了句“不就是錢嘛,這做兒子的太不孝順了,都舍不得給他爸買好一點的藥”。剛去繳完費回來的姑父聽到這句話,哭了。
姑父是出了名的孝子,只是此時的他,除了是父親的兒子外,還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他不敢把全部積蓄都用在父親身上,他心里的痛和爺爺是一樣的。
因為窮,盡孝都變得苛責。
【4】
以前,我爸媽特別喜歡吵架。各種原因都有,但我發現大多時候,終歸到底還是錢的問題。
比如,我爸去打麻將。要是贏了錢,我媽樂呵呵的;要是輸了,兩口子拌嘴吵架是肯定的。而且我發現,我爸媽吵架的頻率和兇悍程度和他們的收入成反比。貧賤夫妻百事哀。一個人可以拮據度日,但要是換做兩個人,這樣的生活只會讓人心生憎恨。很多夫妻吵架鬧離婚、情侶拌嘴要分手,終歸到底卻是錢的問題。
老同學結婚,你要問下其他同學給多少禮金,然后準備同等金額的份子錢;好久沒說話的老友,突然在節日發個微信紅包,話匣子立馬就打開,感覺一切都回到了從前。
在成人的世界里,有時感情是需要錢來維護的。
【5】
?茨威格說“在這個世上,窮人總是遭踐踏,受凌辱,總是犧牲品。”話雖殘酷,但也是事實。人們同情窮人,卻都想做有錢人。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很多問題確實需要用錢來解決。
我愛錢,所以會努力去賺錢。我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暴發戶,土財主。只是為了可以支配更好的生活。不會因為錢,而被迫和喜歡的人分手,不會因為錢,而違心地說不喜歡。
那些口口聲聲說不愛錢往往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他們現有的財富已經足夠支配他們想要的生活;一種就是渾渾噩噩,今朝有酒今朝醉的loser,把不慕名利當做自己懶惰的遮羞布。賺錢多么辛苦啊,我懶得賺。
我一直覺得對金錢有欲望的人是可愛的,他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一點點地填充自己的野心,不辭辛勞。即使生活再艱難,也不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和對生活的熱愛。
賺錢是一種能力,只要是通過自己勞動,沒有違背法律和道德,努力賺錢的人都應該的得到稱贊。我希望你們都能:精神自由,經濟獨立!
作者:陳子淏
努力做一個單身有顏,還不缺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