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談談時間管理對我產生的一個巨大人生轉折點影響吧——
2016,我思想發生天翻地覆的一年,我不停地思索我前進的方向。
大一的時候,我奮發努力地學習,后面在學長地指點以及書籍、博文的影響下,我發覺成績好并不能讓我找到好工作,并且我發現“學霸們”貌似就那樣(后來發現他們并不是學霸,只是多花點時間背考前復習資料罷了)。于是我開始走上了另一條路——努力地寫代碼,這是在憑著感覺走上的一條路,并沒有經過什么嚴謹地思考,并且那時候地我也沒有獨立思考地能力(現在的我正在不斷打磨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大一下學期奮力寫代碼,一直持續到了大二上學期,屏蔽自己在一個自己的世界里,仿佛隔絕了自己與外界地聯系。技術也得到了一定地進步,也漸漸開始有了起色。
一眨眼,2016來了,隨著不斷地閱覽書籍,我的心智也開始慢慢地成長,我也漸漸地開始打開自己的世界大門,吸收外界的知識。知識、觀點紛繁復雜,我謹慎地前行。
在2016上半年的時候,主要時間時間還是用在寫代碼,但是內心卻是無比地焦慮,我會成為碼農嗎?我的道路正確嗎?我...?,無數個問題縈繞在我的心頭。僥幸地我,在暑期離開了學校,踏入了社會,似乎很多心結都在一個一個的被打開,很多的比我年長的人都在幫助我這個騷年。但是這也為我后來的時間分散埋下了隱患——因為我明白了,事業不止于技術。
2016下半年,也就是大三上學習,我開始分心了,開始分時間到office工具、自媒體等,我漸漸就發現我在技術上的花費地時間減少了,但是我卻清楚自己少了多少時間。一次偶然地機會了解到并開始了時間記錄,我發現我每天花在寫代碼上面的時間竟然僅僅只有3個小時左右,其它閑雜的學習也占了3個小時(一天有效學習時間7小時左右),我的天啦,這是要找死的節奏。
于是趕忙改了過來,并且隨著不斷地閱讀書籍,自己的心智開始成長,發現“事業不止于技術”這句話并沒有錯,只不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聚焦點不同罷了,我現在正處事業的起步階段,應該多花時間打磨自己的專業技能,其它的不要花過多時間涉獵,根據需求來學習或者看情況略微花小部分時間就可以了。
至于學校老師說的碼農的定義——好好看課本,認真聽課的學生就不是碼農;天天逃課寫代碼的就是碼農。我也漸漸開始有了新的認識,老師說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正確的,碼農就是只會照貓畫虎罷了、絲毫不了解原理、代碼凌亂、毫無工程化和性能可言,但是如果認真寫代碼并思考、根據實際需求來專研相關的原理,那就不叫是碼農,并且每個寫代碼的都是從碼農過來的,除非你是天才。如果只是在背課本卻絲毫不進行實際運作,是不可能真真正正理解透側的,那種人就是典型的”書生吧”——“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或許可以用來形容老師心目中的那些好學生。
現在的我,開始在確定自己的人生航向,不斷聚焦,不再被信息給淹沒了——與自己的目標無關的丟棄,離自己太遠的事情就丟了,沒有太大長期價值的事情就不管了,精要自己的人生。
2.
現在來談談時間管理,我目前是如何做的吧。
先要認識自己。
剛開始進行時間管理的時候,就是通過將自己每天24小時的時間花費通過本子記錄下來,來正確的認識自己做每件事情需要花費的時間,以及時間的花費情況(這樣就可以減少沒用的時間花費,用來提升自己)。其實我現在也是這樣做的,暫時還沒有更換其它的記錄方式——比如說柳比耶夫的時間記錄法則、以及其它的,因為暫時夠用,并且沒有發現什么更適合自己的方式。
通過記錄就會發現,其實自己每天有效工作的時間并沒有多長,那就是時候開始精要自己的人生了,將時間花在對自己有長遠價值的事情上面,而不要被眼前的短期利益所誘惑了。與此同時,你要計算完成不同種類的事情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剛開始你肯定會懷疑這個記錄有用么?這么緊會不會讓自己太累?不要懷疑,也不要死逼自己,客觀記錄就好,你經過多次記錄之后,你就會發現你每次做同樣的事情所花費的時間基本上是會在一個值上下進行波動的。這樣你就做到了認識自己了。
認識自己了之后,你每次做完同樣的事情算下時間,和以往的時間進行對比,你就會發現自己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也要做出相應的對策。
記錄實際的同時,要順便計算下自己的每周能夠抽出的學習時間是多少。每天小結一下,看看有沒有時間浪費了等等,然后寫下來對策,可以明天立刻執行改變的就做,要不用到一周總結來指導自己下次的行動。
認識自己以及計算出每周的學習時間對下一步的規劃是相當重要的。
3.
然后來規劃自己的時間。
我現在暫時還只能做到周規劃,至于年規劃這個能力等級我暫時還沒有達到。
首先平時就要搜集自己準備要做的事情,如果有截止日期的話,也要加上,然后記錄到本子上或者TODO軟件上面,我使用的是——奇妙清單、進行記錄的。
分類的話,你自己根據自己的需求的。但是“保質期產品”這個分類肯定是必須的,因為有的待辦事項是有截止日期的。
然后每周抽個時間計劃下周的事情——根據每周的學習時間以及做每件事情的大概時間估計來進行規劃,上一步中的認識自己對于用來預估自己做每件事情的大概時間是非常有用的。但是生活肯定不可能總是做一樣的事情,總可能做一些沒做過的事情,那就大概預估下嘛,錯了也沒關系,下次就有經驗了嘛。
在計劃的時候,有一點要特別地注意,一定不要卡死自己,什么意思呢,比如說,我寫一篇文章需要大概一個小時嘛,但是難免會有意外呀,所以一定要給自己的計劃預留緩沖區,多計劃50%左右的時間,這樣或許完成得更好,并且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應對突發情況。
4.
反思總結上周的情況,并給出下一步改進行動方法——上周有哪些時間浪費在一些沒有回報的事情上呀,可不可以用來做些其它有意義的事情呢?哪件事情的預估時間出現了問題,為什么呀,是不是沒有正確認識自己呀?。
我是SPxiaomin,一個只要有必要就決不吝于學習和改變的IT小處男,一起加油,愿生活更加美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