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瘋
隨著幾次連續(xù)的出游,旅游的魅力越發(fā)的凸顯出來,在不斷行走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當所有頭腦中想象的景象,清清楚楚的擺在你的眼前的時候,你才能真切體會到那文字所描寫出的偉大。視聽的沖擊毋庸置疑,最重要的是那種靈魂的震撼,時不時的就會令人驚嘆無語。而今天的都江堰之游,又無情的讓我體驗了一回這種感覺。
早在小學的歷史課上,老師就給我們講過都江堰,說它在歷史上,乃至國際上,都是最具智慧的,最著名的水利工程,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最近幾年,去四川旅游的朋友也來越多,都江堰幾乎是他們必到的地方,回來后的各種贊嘆,更加勾起了我對它的想象,可誰也沒有跟我真正描繪出它到底偉大在何處。今天機緣成熟,終于可以與它零距離接觸。于是十月十一號,煙雨蒙蒙中,我走向了它。
都江堰,位于成都西北六十公里處的都江堰市城西,成都平原的西側(cè),圍繞著都江堰水利樞紐的主體工程,經(jīng)過多少年的不斷完善,打造成了一個國家五A級風景區(qū),一說到五A級,幾乎就是最頂級的旅游配置了,這里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如伏龍觀、二王廟、波瀾索橋、離堆公園等等,所有的景物都籠罩在霧靄蒙蒙之中,猶如暢游仙境一般。望著奔騰了幾千年的岷江水,時不時的就會問自己,“今夕何夕?”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戰(zhàn)國后期的秦昭襄王時期,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設(shè)計建造。據(jù)說當初是因為戰(zhàn)爭的需要,幫助秦國攻克蜀國都而建,而我更喜歡另一種說法,當年成都平原時常水患連連,百姓因此吃盡了苦頭,為了治理水患,保一方平安,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在任期間的李冰父子,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制服了桀驁不馴的岷江水,成就了富饒的天府之國的美譽。直到今天,兩千多年了,一直有效的灌溉著成都平原,而且一切運轉(zhuǎn)還將無限期的正常下去。太過神奇了吧?在各種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我開始琢磨各種說明、演示圖,還蹭聽了許多導游的講解(本來也想找個導游的,讓老公的一句話給否了,下次絕對自己做主),終于,我大概明白了這個工程的運行原理,和經(jīng)久耐用的秘訣。
一般的水利工程,都建有攔水壩(比如我所在的水利樞紐單位),先將水流攔住,然后再做發(fā)電引水的文章,而這里沒有,一切都是就地取材,完全利用自然環(huán)境,把洶涌的岷江水導引到它應(yīng)該去的地方。這就是都江堰的偉大之一_無壩引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題工程分為“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部分。首先是魚嘴分水堤,顧名思義,類似于魚嘴的形狀,它建在閩江轉(zhuǎn)彎處,將岷江水一分為二,內(nèi)江和外江,外江的水流入長江,只有內(nèi)江的水才被引入工程。看似簡單的一個構(gòu)造,其中卻有很多智慧:內(nèi)江水道深而且窄,外江寬而淺,這樣,秋冬水量相對少的時候,可以有六成的水進入內(nèi)江,保證灌溉所需。而在春夏汛期來臨的時候,六成的水流入外江匯入長江流域,避免洪澇災(zāi)害的沖擊。再者,根據(jù)彎道的水流規(guī)律,澄清的表層水流流向凹地,而渾濁的底層水流流向凸地,這樣大量的泥沙石頭流向外江,保證流入內(nèi)江的水相對干凈。水流順內(nèi)江而下,因為寶瓶口較窄,再加上離堆山的阻擋,使湍急的水流在此行成漩渦,這時魚嘴堤末端的飛沙堰便派上了用場,大量的泥沙在此被甩出內(nèi)江,過多的水量也會從此溢出,流入長江。飛沙堰的對側(cè),緊挨著山腳下的部位,有個“鳳棲窩”,水流螺旋式的流動,致使大部分的泥沙旋出飛沙堰,還有少部分的泥沙沉淀在這里,所以,每年枯水期,百姓只需清理此處的泥沙,就可以保證整個工程的順利運行(非常小的工作量)。我聽很多搞水利的人說過,泥沙的處理是水利工程的大問題,否則后患無窮。這就不得不讓我想到前幾天路過的三門峽水電站,建于1957年,當初建造的時候,就是因為沒有充分預(yù)估泥沙的處理問題,致使今天這個工程幾乎處于半癱瘓狀態(tài),現(xiàn)場看起來慘兮兮的,像個垃圾場。前人的智慧就擺在這里,你不學又能奈你何?自食其果吧,扯遠了。以上所有的措施,都是為了保證寶瓶口保有清澈的固定的出水流,不論是枯水期還是汛期,最終保證一年四季對成都平原的有效灌溉。再此我想再說說寶瓶口,一樣的顧名詞意,這里是個相對窄而深的開口。完全由人工開鑿,戰(zhàn)國時期還沒發(fā)明火藥,李冰父子帶領(lǐng)工匠們將山石加熱,到一定溫度后,向上面澆水,冷熱相交,巨石炸開粉碎,便于清除,就是用這樣的土辦法,用了整整八年的時間,將橫亙在內(nèi)江面前的玉壘山生生鑿出個寶瓶口,寶瓶口是內(nèi)江的進水咽喉,也是“水旱從人”的關(guān)鍵所在。寶瓶口的右側(cè)山體,也就是與玉壘山分開的部分就是前面所介紹的離堆。沒有一個部位是虛設(shè)的,都有些不可替代的作用。
都江堰大概的工程原理就是這樣,這些只是我所觀察到的,不一定全面,但即便如此,以足以令我感慨萬千了。這里到處都體現(xiàn)著古人偉大的智慧:因勢利導、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天人合一,首尾相連等等,難怪人稱都江堰是物化的道德經(jīng),也難怪人們修建二王廟,敬李冰父子為神,兩千年來膜拜頂級,香火不斷,忽然感覺,他們一定是證悟者,否則怎么會將那“道”用的如此的得心應(yīng)手呢?而那勤勞無私,不也正是“德”的真切提現(xiàn)么?
我土生土長在北方,記憶中所有見過的河流,跟這里的閩江,嘉陵江相比都顯得那么的溫順,只有如此近距離的貼近他,才真正體會什么叫“滾滾長江東逝水”,那晝夜不停奔涌的江水,就像一群群狂奔的瘋象,想制服他并為我所用,何其難!可我們的古人就就這么輕描淡寫的做給你看了,這種行為背后所承載的東西,你體會到了么?
不知何時,天空又飄起了毛毛細雨,于是撐開彩色的花雨傘,隨著人流踏上安瀾索橋,走,咱們也過河拜拜二王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