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宋徽宗,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他皇帝的身份,而是藝術家的身份。要說他書畫界的地位,宋徽宗那可是在皇帝圈里最享有聲望的人之一,他的“御畫十四軸一冊”和“御題畫三十一軸一冊”十分出名,令世人稱嘆。但是關于“代筆”的傳聞自古都有,那么歷史中,宋徽宗到底會不會畫畫,會不會書法呢?
我們先說說宋徽宗在書畫界的功績吧。在書法上宋徽宗獨創“瘦金體”,載入書法史。在繪畫上,宋徽宗自成“院體”,推動了中國的花鳥繪畫走入新的階段。宋徽宗就像一位魔術師將詩和畫完美地融為一體,是”詩畫合一”的集大成者。
說了宋徽宗的書畫界的貢獻我們就該聊聊代筆門的疑問了。雖然宋徽宗對于政務絕對是一個十分無能的皇帝,但他畢竟當政這么些年,他哪里來的時間來搞藝術創作呢?因為大家要知道一個皇帝是十分忙的,就算在昏庸也有很多繁瑣的事情要處理的。其實這個疑問不光是現代人會提,元代已經有人對宋徽宗的藝術創造能力產生了懷疑。元代的《畫鑒》就有提到,作者是這樣說的“度其萬機之余,安得暇止于此?”人們懷疑是宮廷畫師劉益等人代筆。
著名書畫鑒定大師徐邦達就曾對這宋徽宗代筆問題有詳細地解答。徐老認為宋徽宗的風格有兩種,一種是比較簡陋樸拙的,一種是十分華麗精美的。簡陋樸拙的風格應該是宋徽宗的真跡,而華麗精美的是代筆,原因是宋徽宗是非專業畫家,怎么可能入筆如此精細呢,而且通過前人的《圖繪寶鑒》就有記載,說宋徽宗的畫“作墨竹緊細,不分濃淡,一色焦墨。
這種畫風和”院體”畫風十分不同,而且宋徽宗的后裔很多都是有別于院體的畫風,都是那種樸拙的畫風。所以徐老將畫風比較精美的《瑞鶴圖》、《聽琴圖》等畫作判別為偽作,《竹禽圖》、《梅花繡眼圖》等比較樸拙的畫作判定為宋徽宗的真作。
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宋徽宗并沒有代筆,因為一個畫家不同時期畫不同風格的畫很正常,樸拙或者華麗精美只是代表不同風格的特點,而不能因此判定宋徽宗代筆。
總而言之,宋徽宗代筆門至今沒有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