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梗:
我下樓收快遞的時候,在大門口碰到住在四樓的媽媽正帶著她家的小姑娘和小兒子。因為是樓上樓下的關系,大家都是面熟之人。讀小學的小姑娘應該放寒假了,今天應該是和陪她的媽媽一起到幼兒園接放學的弟弟。
我見到人,條件反射就是微笑、打招呼。四樓媽媽一家人也是熱情的人。姐姐是兩姐弟中稍微精靈的一個,她用她清脆的嗓音,沖我喊了聲“阿姨”。在小姑娘喊我“阿姨”的同時,四樓的媽媽對她的小兒子說,叫“姐姐”。
“阿姨”、“姐姐”兩個稱呼。要擱在平時,我也會懶得糾正的。可四樓媽媽反應過來,尷尬地說:“叫姐姐,什么阿姨。”我臉上“呵呵”,微笑不語。小姑娘不服,辯駁說:“我以為姐姐是結婚了的。”
這下更尷尬了,我圓場笑對媽媽說“沒關系”,內心嘀咕:這下好了,終于長著、長著,長出一身“大齡氣”來了。
我在很久之前就考慮這個“大齡氣”的問題。我整天躲在房子里,除了上班等必要的外出,隨生活習慣等改變基本上是減少了很多約會。盡管還會外出到圖書館一游,但因為大多是獨自一人來回,所以也放棄了打扮。
一個未嫁的女青年不打扮就糟了,感覺所有的“大齡氣”都出來了。這不是一次、兩次不打扮的問題,而是好幾次的問題。這些無關年齡的“老氣”散發出陰森,是要把周遭的人“嚇到”的錯覺。
我心里在悲泣著,這小孩們的眼光真“毒”,竟然被我想象中更快發現這一點。
1.運用ABCDE練習樂觀
因為心情低落到了極點,回頭碼字的時候,也忍不住在開頭的時候吐槽了一番。我想再這樣下去估計要得抑郁了。忽然想起在閱讀《活出最樂觀的自己》時,看到的一個練習樂觀的公式。那個公式是讓讀者去記錄生活中5件不好的事情,不需要刻意去找,只是它們來了,注意聆聽自己對自己說話,然后用ABCDE進行記錄:
不好的事:......
想 ? ?法:......
后 ? ?果:......
反 ? ?駁:......
激 ? ?發:......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公式,如果把我遇到的事情套進去就是:
不好的事:我在樓下收快遞的時候,同一棟樓四層的小姑娘叫我“阿姨”。她媽媽糾正了她叫姐姐。小姑娘反駁說原來她以為我是結婚了的。
想 ? ?法:xxoo,那么不長眼!我明明就是一個未嫁的姑娘,樓上樓下的竟然這么不長眼,惹我不開心。難道我真的一身大齡未嫁兼散發出酸腐氣了?正如我預想中的那樣,未來我只要一天沒嫁人一天就有這種酸腐氣?(永久性)我今天是穿了一件看上去臟兮兮的衣服,還是前幾年的老款式。啊,難道我還是沒有改造自己成功嗎?很失敗啊,老是以為自己很時尚,不會有臟兮兮的感覺(人格化)。想不到還是被精明的小孩識破了。難道這是因為我很久沒有約會的緣故?好打擊我自以為一直打扮入時的眼光啊(普遍性)。好想躲在家里哪也不去,反正又沒有約會的。
后 ? ?果:心情低落,一再質疑自己的品味、打扮。本來心情愉悅在圖書館畫個時尚服裝圖的,結果現在一點也不想了。
反 ? ?駁:小姑娘不識貨而已,我一看就是還像個丫頭啊。雖然今天穿的是舊衣服,但是款式還是偏年輕化的。約會和出門是同一件事,今天是休閑打扮,我今天這幅樣子也能去約會啊。只不過今天約的是我自己而已。更何況,我今天的主題是舊衣新穿。識相的都會覺得我是個節儉的姑娘。還有我今天是打算留一個舊衣新穿的空間讓自己去發展。
激 ? ?發:哼,給我一個時間,我會讓你刮目相看的。我下回即便是約了自己,也會好好打扮一番的。小姑娘,你要知道姐姐這一類既節儉又時尚的款,可遇而不可求的。哈哈。
2.套入樂觀公式,練習樂觀
這樣子往樂觀處一想,果然好了很多。看來悲觀的時候把自己套入樂觀的公式里,自我調侃一番確實是一個避免抑郁的做法。
練習樂觀的公式在實操時,要注意的細節是:
不好的事:必須客觀,不摻雜各種想法。
想 ? ?法:是把自己最想吐槽的事情都吐出來。根據剛實操的經驗是低到谷底沒關系,最重要的是要把想糟糕的事情都吐出來,憋著會變壞。
后 ? ?果:后果是不好的想法導致個人的行為。
反 ? ? 駁:這個應該是整個樂觀公式中拯救自己的一條。抓住不好的想法,逐一拉出來反駁。就像我那樣,認定這不是我的問題,是小姑娘眼光的問題;今天是“舊衣新穿”的主題,不可以對自己再做批判了。因為有反駁出彩了,才會讓自己更快地“站”起來。
激 ? ?發:這個是從反駁得出來的底氣,讓自己激發出靈感,把自己從自卑的深淵重見自信的步驟。就像我那樣“舊衣新穿”的想法是我在反駁的時候掰,可它的出現不是毫無理由的。因為我是在反駁自己的時候,盡量多得找“證據”。
3.練習樂觀是為了改變解釋的風格,拒絕無助
在這個練習變得樂觀的公式里,我發現自己正如著者塞利格曼所說的解釋的風格不一樣,會決定我是生出無助感還是樂觀看待,這種挫折的來源有仨:
第一,永久性維度,這是決定我會放棄多久,在時間維度上的認知。
“難道我真的一身大齡未嫁兼散發出酸腐氣了?正如我預想中的那樣,未來我只要一天沒嫁人一天就有這種酸腐氣?”
第二,普遍性,這個解釋的風格是讓我在逆境中造成無助,在空間維度上的認知。
“想不到還是被精明的小孩識破了。難道這是因為我很久沒有約會的緣故?好打擊我自以為一直打扮入時的眼光啊。”
第三,人格化。我習慣把事情災難化了。
“我今天是穿了一件看上去臟兮兮的衣服,還是前幾年的老款式。啊,難道我還是沒有改造自己成功嗎?很失敗啊,老是以為自己很時尚,不會有臟兮兮的感覺。”
以上三項讓我在各方面對自己的認知產生無助感。
我是被自己“打擊”到了,根本不需要在別人的嘴里確認。為此,我變得很抑郁。我得做些事情來改變,于是有了以上套入練習樂觀公式的做法。
而事實上,我從著者塞利格曼套用來的練習公式不適合用在你認為“只要你有機會就會自殺”的抑郁上。你要是悲觀到了想自殺的份,還是乖乖地去找心理醫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