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7
今日共讀:《教出樂觀的孩子》
孩子就像海綿,他們不但吸收你講的話,還吸收你講話的方式。所以,幫助孩子的方法之一是,自己先獲得拒絕悲觀的技能。
一、掌控行為是樂觀心態的關鍵
孩子從出生起,就在學習掌控行為。掌控行為是學齡前兒童形成樂觀心態的關鍵。這種掌控行為的建立,可以幫他們建立起面對困難不退縮的習慣。到孩子五六歲的時候,發展了一套如何將失敗轉為成功的理論,這個理論體系就是孩子將來能否樂觀的基礎。
當一個小孩沒有獲得掌控能力的時候,將自尊直接加在他身上,反而會降低他的自尊。只有掌控挑戰,克服挫折,才能獲得自尊和愉悅感。所以家長需要使孩子獲得掌控的能力。
二、恰當地批評孩子
孩子聽成人如何批評他們的同時,也在吸取這種批評的方式。當你在批評孩子,甚至在孩子面前批評自己的時候,都要非常注意措辭,不要用永久性的、個人化的、普遍性的原因歸罪孩子。
當父母不自覺地用永久性、普遍性、個人化的信息批評時,孩子就開始獲取了自己的悲觀模式。當父母責怪特定的和可以變化的原因時,孩子就開始習得樂觀。所以,當你發現孩子犯錯時,要著重于特定和暫時性的原因,避免責怪孩子的個性和能力。
三、教孩子捕捉思維
捕捉思維,意思是說,當一件不好的事發生你身上之后,第一時間出現在你腦子里的念頭是什么,需要你去把它找出來。想要讓孩子理解這個不是很容易,你可以給她講講偵探福爾摩斯和糊爾摩斯的故事。
通過這個故事,你要教給孩子,在他感覺最難過的時候,指認出閃過腦海里的那些想法。
四、教孩子反駁自己
請孩子回憶一下,他生活中的一件不好的事,讓孩子把這件事寫下來,再寫上當時出現這個情況之后,孩子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后來又是怎么做的。這個過程就是在幫助孩子識別他自己的ABC模式。
然后,再讓孩子寫出,反對這個想法的證據,同時再想想,還有沒有對這個問題的其他樂觀的解釋,可以有很多個不同的解釋,也寫下來。到此,你已經帶孩子完成了反駁這個技巧的學習。再遇到相似的事情,及時跟孩子一起記錄,寫下不好的事、想法和做法,然后讓孩子找到證據去反駁自己。
五、教孩子化解災難
你可以告訴孩子,當他在不好的事情發生后,需要想到三件事: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么;可能發生的最好情況是什么;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什么。想完這三種可能性之后,他就可以為每一種可能性制訂反攻計劃。
讓孩子獨立思考,當他無法前進時,請給予指導,不要給予答案。
一旦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你就不能對他的解決方式過分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