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的收入是單一渠道每個月領工資還是多種渠道的斜杠青年,想要賺更多,首先第一步都是存錢。我們不討論收入太少沒剩余的錢可以存這種沒有意義的話題,只要比最低工資收入高,每個月多少都能存點錢。不妨利用存錢小妙招,讓存錢變得簡單有趣,透過理財為自己年年加薪賺更多。
1.給存款賬戶取名字
給存款賬戶取名字,把存款的目標或目的定為賬戶名字,每次存款進去的時候,感覺就是離目標越來越近了,增加存款的動力。如果存款買手提電腦是短期目標,就把賬戶取名為“MacBook Air賬戶”,存款去國內深度旅游,就把賬號取名為“東北10天人文風情深度游賬戶”。
2.賬戶自動轉賬
雖然是老生常談的古老土方法,但就是有人沒有乖乖設定,每個月的工資就這樣悄悄溜走了還懵然不知。只要用手機銀行或者直接在支付寶里面設定每個月發薪日的隔天為自動扣款存款日,每個月就能悄悄地保留下一份強制儲蓄。每個月的強制儲蓄建議是薪金的10%-20%左右。
3.不在儲蓄賬戶提款
存款儲蓄賬戶建議獨立管理,只存錢不提款,不綁定支付平臺,銀行卡也不隨身攜帶。新手一開始可以試著提高提款的難度,只要一想到要拿號排隊提款,就可以抑制很多沖動消費。但是現在移動支付實在太簡單,我就設置了打開支付平臺需要手勢密碼,關掉免密支付,支付時候需要輸入一長串的密碼,的確能抑制我的消費。
4.提款卡的警示密碼
一般常將密碼設定為自己的生日或相關數字,把密碼換成自己在乎的人事物,可以設定為買下房屋的日期,因為有房貸需要繳清,每次提款前提醒自己多努力少花費。
5.零錢存入存錢筒
現在我們身上帶現金的情況已經很少了,更不用說有零錢了,但是我們也不要放過每次那一元幾分的支出。我自己是這樣操作的,在支付寶里面的筆筆賺設置了每次用支付寶消費過后,都會另外再扣一筆10元錢,金額可以自由設定。就是每次消費過去,都強制再存10元,一年也能再存一兩千塊呢。
6. 52周階梯存錢法
一年有52周,在第一周存下10元,每周再多存10元,到最后一周存下520元,52周后遞增可存下13,780元,也可以用遞減的方法,從每周520元開始,每周減少存10元,52周后同樣能存下13,780元。起始的金額可以做調整,5元20元都可以,看自己的接受能力。這個方法很適合用于旅行基金或者購物基金,當然存下來的錢也可以用來投資,讓存下來的錢賺更多錢。
7. 365天存錢法
每天隨意存下1~365任何一個數字的金額,錢多的時候可以存三百多,拮據就少存,一年下來可以存下66,795元,每天看似少少的金額,但因為每天執行,還是可以累積一筆可觀的數字。但是每天都要存款的話,難免會忘記,我們可以把時間間隔調整為一周兩三次,每次存下隨意的金額,一年下來也是不菲的存款了。
8. 減少瀏覽網購平臺
取消關注賣家的信息、減少瀏覽網購平臺的時間,不要受外界影響,畢竟適合別人的東西不一定適合自己。不是因為看到賣家的網路直播而下單購買,而是自己決定所需的東西。之前在家全職帶娃的時候空閑時間很多,有空就會拿起手機刷刷淘寶,不經意就會買下很多東西。現在重回職場,時間充實起來后,刷購物平臺的時間少了,自然就買得少。平心而論,我們需要的不多,減少一些物質需求上的雜念,對生活也會有幫助。
9. 不提前透支
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不要去承擔超出能力范圍的負荷。每個月賺五千,不代表有能力花費五千,尤其是大筆消費前一定要謹慎思考。購買上,時間允許的話最好三天后再決定,如果花超出自己能力的錢,等于預支未來的薪水消費,只會讓未來失去自由,被債務困住。我自己是只留下一張信用卡備用,花唄也停掉了,日常消費是直接用銀行賬戶的錢,消費的時候看著余額一點點減少,心也是在滴血呀。
10. 消費金額換算成工時
重視付出與得到之間,兩者的價值是否相當。一件物品假設是1800元,而你每小時的工資是30元,換算下來,一件物品需要你工作60個小時,工作7.5天。當你買下這個物品的時候,7.5天的工作付出是辛苦的,買東西前多想想,這樣的「交換」是否覺得值得呢?
11. 使用現金消費
不預支未來的錢消費,打破因為消費造成的貧窮循環。好比信用卡的使用非常方便,還能做分期付款,但很有可能因為每月收入還不錯,越刷越多,讓自己不小心落入信用卡的消費陷阱,一段時間發現自己每的收入都在支付帳單,讓資金的規劃越來越不自由。有時候貧窮不單純只來自負債,日常中大大小小的消費而產生的「隱性貧窮」,也會造成長期資產上的貧窮。
12. 重視金錢的價值
我們常常會在年底領到年終獎金或者雙薪后,依著各種“犒勞自己”的借口去大吃大喝大肆購物。你有想過你辛苦整整一年的時間,卻換來面前這一堆因為沖動消費而來的物品時,你不心痛嗎?手上拿到錢不如先規劃下自己的未來,如何用這些錢來賺更多的錢。重視每一塊錢的得到與付出,就算是意外之財,也需要妥當的規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