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寫作的興趣,但是說實在的,我不擅長寫小說,當然可能其他的文體也不擅長。一直以來都是想到寫什么就寫什么,遇到了什么煩心事了、苦悶憋屈一段時間了、感覺內心有很多感情無處發泄了,就想到要寫下來。寫的時候從來沒想過寫什么文體,只是隨心所欲地寫,大概這就是作家們所謂的隨筆吧。
我記得,以前年少讀書的時候,懵懵懂懂,情竇初開,內心逐漸開始有了從沒有過的快樂和煩惱,這些快樂煩惱對一個有些羞澀的男孩來說,對他人是比較難以啟齒的,于是那時候也開始有了寫日記的習慣,日記本成了自己的首要傾訴對象。那時候感覺似乎戀愛就是分分合合的,于是寫的常常是凄凄慘慘切切,總說不盡的憂愁,以致乎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文或周記作業寫的也都是一股悲傷情調,語文老師看多了就給我一個評語是“少年強說愁滋味”。年少無知,自以為經歷了不一般的戀愛歷程,比看過的連續劇還跌宕起伏,于是那時候想著要把這段經歷寫成一部小說。那時候剛好看了《少年維特之煩惱》,剛好這本書也是以日記的形式描寫了少年維特的初戀過程,于是總想著自己就是維特,把自己常常寫的日記整理成小說,等哪天這段感情有了結果,日記就了了,小說也就結束了,到時候這部小說肯定成為中國的少年維特樣式的大作。可是畢竟天真,感情也可以不了了之,堅持著寫的兩三本日記也不知去向,手稿都沒了,我的第一部當時自認為嘔心瀝血的小說大作就此作罷。
隨著逐漸長大,工作了,歷練了,可是再也提不起勁來像之前那樣幾乎每天都堅持著寫日記。只是每當煩惱憂愁時還是習慣性的想起要寫下來點東西,就這樣斷斷續續的寫,不曾長進,只把寫作當做了自己的情感發泄的渠道。對于此,其實內心深感抱歉的,寫作這么無怨無悔地聽我傾訴,我卻不曾為寫作帶來什么。但進一步想,寫作應該也不需要我為它貢獻什么,我為不為它貢獻,它都在人類歷史長河里不可或缺的存在,地位何等牢固。但是又想,即使我不能為寫作做點什么,我也不能老是像拳手打沙包那樣對待它吧,我得好好尊重它才對。
我覺得對于我來說,要尊重寫作,就不能再隨意的寫了,我或許真的需要寫一部小說來體現寫作對于我的價值,也體現我對寫作的愛之真切。況且我相信人需要修養,而我認為寫作是修養一個人的很好的方式,不為別的,就為了好好修養自己而寫吧。
寫什么呢?人生三十幾載,雖談不上有什么輝煌成就,但細細回想,也總有不少豐富精彩的歷程,我相信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是特別的。都說創作來源于生活,或許可以從某個時期經歷過的某些人、某些事開始,慢慢的敘說開來。我希望這是一部含有當代氣息的、提倡正確價值觀的、符合青少年看的一部中篇小說作品。因為我只對現今的事物熟悉,但是又對現在社會的某些扭曲的、負面價值觀感覺悲哀,可我自認為自己不是憤青,我不期望能去改變什么,只是有些事情,真的是不吐不快,小說應該算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可是小說是什么呢?唉……真想抽幾個巴掌!
問度娘去了……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