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某個時候,在電視里看了兩部并不鼓舞人心的紀錄片。
一部是關于一個生來就患有肌肉萎縮癥的男人,34歲時體重也只有39磅。他有一個要好的女性朋友,他愛她,而她卻只能當他是朋友,最后她離開了。這個34歲的男人很傷心,于是他想出門旅行,去見那個在他出生時斷言他活不過6歲的醫生。家人無法理解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幸而他還有支持他的朋友。他虛弱到隨時可能在路上死掉,卻仍然堅持去尋找,哪怕這個醫生有可能已經過世。
最后他見到了那個醫生,他說,任何人都不要對其他人的人生斷言說不可能。這對于他來說,是一種儀式,即使常人不能理解。他是想告訴其他人,人生有許多你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仍然在發生。雖然有一件,他可能永遠也改變不了。他一路上都在給那個女孩寫信,節目最后,他說,愿下輩子,我能換一副軀殼,再做你的愛人。
第二部也不勵志。一個生來就只有4個手指的韓國女孩,成為了鋼琴演奏者。一首樂曲她練習了五年。她17歲,心智仍然只是個孩子,腿也殘疾,即使演出成功,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又將如何繼續呢?她的父親早已去世,母親也曾罹患癌癥,未知還能陪伴她多久。整部紀錄片里,她的母親時常眼含淚水,即便在演出成功的時候,這樣的人生,對于她來說,實在太過艱難了。當初所有人都反對她留下女兒自己撫養,包括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一個身有殘疾的軍官,當年她義無反顧嫁給了他。而他在女兒出生后就不再愛她,只是作為朋友生活在一起,而她說,她還愛他。同樣的,他也不贊成妻子讓女兒學鋼琴。這個男人,恐怕不止身體,連心智都殘疾了,不能給妻女愛與支持。
整部紀錄片,可以看作這個母親的贊歌。而與國內那種雞湯勵志的紀錄片不同的是,它只是忠實地記錄,絲毫也沒有給你不切實際的愿景。無論這個母親如何偉大,如何堅持,生活的未來一點也沒有越來越美好的趨勢。
在這兩部記錄片里,生命的殘酷在他們身上那么明顯,人類精神或者意志上的堅持只是一種沒有退路的選擇,無論多么悲壯或者動人,卻節節敗退。
看到這樣的紀錄片時我的心情一點也不好,沒有什么雞湯想灌。我知道很多時候苦難并沒有什么偉大的意義,然而,縱然世事殘酷,無法改變結局,很多人卻仍然沒有放棄抗爭。一個生命來到過這世界,它存在過,艱難也好,沒有結局也罷,它存在的方式就是它的姿態。它以不妥協的方式告訴這世界,即便你待我不公,我還是要按照我的方式生活。
在很多時候我心情不好,于是想一想這些故事和我寫下的話,然后告訴自己沒什么好抱怨,即便可能沒有結果,也記得不忘初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