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萬歷年間的朝鮮戰爭,中日韓三國都是怎樣記載的?

1592年,日本實現了統一后,豐臣秀吉開始有些忘乎所以了,想要征服中國甚至稱霸世界,在今天來看,這實在是個白日夢。他在書中這樣說到:“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素志”。

豐臣秀吉的第一步就是征服李氏朝鮮,以朝鮮跳板,進一步侵略中國。當時的李氏王朝正忙著搞內斗,軍事上是不堪一擊。日本的15萬大軍在釜山登陸后,僅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占領漢城,之后又將朝鮮皇帝趕到了鴨綠江邊。

朝鮮國王李昖此時還是比較清醒的,沒有中日本的誘降之計,立刻向宗主國明朝求援,據史書記載,朝鮮“請援之使,絡絕于路”。

此時正是明萬歷年間,明朝皇帝看似昏庸無道,但沒有智商不正常的,深知御敵于國門之外的道理,于是派遣李如松率軍出征,轉戰7年,費銀800萬兩,最終擊敗侵朝日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史稱萬歷朝鮮戰爭。

由于這場戰爭在明朝看來不是什么大戰,所以中方對于此戰的記載也就只有這些,沒有詳細的記錄。

而日本對于此戰也沒有大多的記載,也是,誰會把這樣一場慘敗的戰爭大書特書。日本學者井上清寫的《日本歷史》一書中對這場戰爭的描述非常簡略,可以說是一筆帶過。

但是朝韓對這場戰役的描述可以說是三國中最詳盡的。《朝鮮李朝實錄》在寫這場戰爭的起因時,說豐臣秀吉想要借道朝鮮入侵明朝,“我國以大義拒之甚峻,賊遂傾國出師。”認為自己是代明朝受過,好仁義啊,如果沒有明朝幫你,朝鮮早亡國了。

而韓國拍攝的一系列關于壬辰倭亂(中方稱萬歷朝鮮戰爭)的影視劇中,顯然是越俎代庖,刻意削弱明朝的作用,把戰爭的勝利全都歸功到了李舜臣等朝鮮軍民身上。

韓國的史書中的三大捷分別是幸州大捷、晉州大捷以及閑山島大捷,實際上這都是小打小鬧,但是因為是李朝將領指揮的,所以大書特書。而明朝將領李如松打的平壤大捷以及鄧子龍的露梁海戰一筆帶過,實在是有些不厚道啊。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