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給了我們兩只耳朵,一張嘴,其實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多聽少說,善于傾聽別人講話是一種美德。因為認真傾聽別人講話,是對說話者的尊重,人們也往往會把忠實的聽眾視作可以信賴的知己。而現在有些人好表現自己,普遍存在著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不喜歡聽別人說的問題。
01
建議。我們常常喜歡給說話者提建議,安慰,或表達我們的態度和感受。我覺得你應該怎么樣怎么樣的方式打斷對方。比如說有一天你朋友打電話跟你說失戀了,心理很難受。你馬上打斷說你們早就該分了,我當初就不看好你們,分了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覺得你應該出去旅游一下,換個環境,要不去唱K,唱K可以發泄balabala.
現在是對方心情不好失戀了想找個人傾訴,對方一定有很多話想說,這個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全心傾聽,先不要急于打斷對方,讓對方把話說完,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等對方把話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02
比較。朋友說我好累哦,這個星期連續加班,累成狗,沒得到表揚,反而被頭兒罵成狗,說工作沒效率。你一聽,用輕蔑的口氣打斷說,你那算什么,我上次連續加了一個多月班,黑眼圈都出來了,人也瘦了10斤。最后還被公司其他人說閑話,什么浪費公司資源,工作也沒做好。
本來對方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話,緩解緩解心情,對方是信得過你,才找你傾訴和抱怨。你倒好,還很我比誰慘,周星馳的片看多了吧。
03
說教。喜歡把自己的思想強加于他人,說我這樣都是為了你好,你照著我這樣做會得到很大的好處,如果你不這樣做,我以后都不會管你了云云。如果我們這個時候用說教的方式和對方說話,對方一定會很抵觸,肯定是聽不進任何建議,更何況是用說教的方式。
我們作為一個傾聽者,當聽完對方的傾訴后,我們這個時候安慰對方肯定是不合時宜的,對方只是希望我們留意他的感受和需要,然后給他反饋。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來幫助對方了解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我們反饋時,語氣很重要,對方在談我們自己的感受時,會留意其中是否暗含著批評和嘲諷。
在傾聽的過程中,我們要保持持續的關注,為對方的充分傾訴創造條件,我們要讓對方覺得我們是在體會,傾聽,而不是在下定論,這樣他們才不會反感,愿意對我們分享和傾訴,這樣的氣氛才會變的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