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熱度似乎遠沒有春節這種全民假期來的持久。
隨著全國的高考全部結束,各大媒體上對于高考的報道戛然而止,估計再過兩天我們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然而,高考的對于我們的意義,遠不止于此。
作為一個大三的孩子,站在大學的十字路口回頭看高考,感慨良多,實在有些話想說說。
永遠不要以為高考就是終點,高考結束要么萬事大吉,要么萬事休矣。
誠實的說,我曾經是這樣的一個孩子。
真的不是自夸,從山東考出來,不光自己,全家人都是褪了一層皮。作為一個小縣城的普通家庭,全力支持孩子的高考真的不容易。從打聽學校老師,到租賃學區房陪讀,父母每天都抽出時間來給我送餐,工作之余一直關注我的學習成績,哪一件事不是勞神費力。家庭投入的相對成本越高,孩子身上的壓力越大,ta就越想期盼高考結束之后有一個好結果當作解脫。
這無可厚非,但是很危險。
如果這個孩子想有朝一日自立門戶,高考之后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從小不富裕生活讓ta接觸的東西甚少,除了鄰居家的王二狗,同班上小美,老師培育出保送深造的某個前輩,ta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沒有見識過人生百態的ta在高考之前的壓力又讓ta急于尋求解脫,以為高考就是終點,高考結束要么萬事大吉,要么萬事休矣。不要想著這鍋誰背,你決定不了你的出身、你的學校、你祖國的樣子、你面臨的制度、你生活的環境。同為孩子的我吃過無數的虧到今天,才發現這鍋說到底是自己背。迷失方向的時候,只有自己的內心才能給你指路。想不明白該怎么辦,去自己向往的地方走走,看看,生活一段時間,你的內心會告訴你,你想不想過上這樣的生活。
然后,讓高考成為你的下一個起點,為你想過的生活努力吧。
大學的名號不是一切,高考之后未必是自古讀研一條道。
我高考結束的時候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大概是22歲本科畢業,25歲研究生畢業,28歲拿到博士學位,在追求科學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而在我周圍有非常非常多的同學,因為高考未能進入心儀的大學,從此就開啟“后高三時代”。自大學開學的第一天她就告訴我:“我要考研去X大。”如今的她天天圖書館食堂寢室三點一線,直到半年后的研究生入學考試。
但是我問她:“你去X大讀研是想做這方面的科研工作么,這么棒!”
她說:“(⊙o⊙)…這樣能找個好點的工作吧,反正現在也不知道自己該干啥。”
太多人覺得這就是英明的抉擇。
當然,我把自己對于讀研這件事的態度放在這里:我十分尊敬所有讀研的人,無論是考研還是保研。作為一個吉大化學的學生,我為自己放棄科研這件事,深感有愧于唐老先生。
但是,通過讀研追求名校的名號,真的是為了科學?
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驗課中,浸泡在滿是化學試劑的實驗室讓我疲憊不堪。直到一次我自信不已的設計實驗完全失敗,我開始思考:我是不是不太適合科研?而回到大學生活,與社團的同學一起舉辦活動,參加各色比賽這種事情卻讓我興奮不已。直到在五道口遇見了一群互聯網人,我下定決心改行。
我覺得,讀書可以是一生的習慣,卻不是一生的職業。你我終究是要走出象牙塔的,要工作要自立。當然,談到就業,一個做人力資源的前輩,他明確的告訴過我任何企業對于員工的要求,非技術崗一個人的通用素質非常重要,而技術崗中通用素質也會占到很大的比重。悶頭想做科研的同學,你在考研的時候能有多少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呢?一個企業是愿意要一個只追求考試而無暇關注自身綜合素質畢業生,還是愿意要一個各方面出色只是學校名頭略微遜色、學位證書差一些的優秀畢業生呢?
何況,你未必真的想做這行才去讀名校的研究生。
作為一個在校的大學生,其實我對于高考沒有太大的發言權。但是由于自己剛剛帶過一個今年參加高考的學弟,看著他的生活,猶如當年的自己,歷歷在目。因此把自己所思所想的一些東西寫下來,為了紀念。
沒有哪一場考試會決定你的人生,也沒有一場考試會決定你的未來。不念過去,不畏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