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使用語音助手
TechCrunch的一名編輯講述了他對語音交互的認識是如何轉變的,他一直覺得使用GoogleNow和Siri都是有些不習慣的,直到用了一個月的Amazon的Echo后,他認為類似的家庭計算將會是現代家庭的必需品,語音交互是未來之路。作者提到的主要使用的功能包括天氣等一些基本信息的查詢以及與智能家居設備的連接與操控。
在知乎上有這么一個問題:“在什么情況下,你會想去使用語音助手?”問題是這樣的:“現在各色的手機語音助手層出不窮,包括很多手機都預裝了語音助手,看起來它有很多功能,可以讓你的生活更方便,但實際上有些時候語音助手是雞肋般的存在,對著手機說話也顯得有點傻。那么在什么時候,你會用到語音助手?為什么要用語音助手而不是使用具有相應功能的app呢?”對這一問題也僅僅有3個回答,而對“有哪些調戲Siri的方法”卻有上百條回答,可見語音助手多數時候只有一個被調戲的程序。在僅有的3個回答里,只有一個說會在設鬧鈴的時候用。無獨有偶,我也在微博上看到兩個網友說語音助手最實用的功能就是設定鬧鐘。我自己的經驗也是一樣的,在參與開發語音助手之前,我經常使用Siri和訊飛語點來設鬧鐘。
任務復雜度與風險程度
為什么在設定鬧鐘的時候,我們會使用語音助手呢?語音助手大大簡化了手動設定鬧鐘需要的操作,原來我們需要打開時鐘或者鬧鐘應用,選擇時間,輸入提醒的內容,而使用語音助手,只需要說一句“明天早上八點半提醒我開會”,語音助手就會把鬧鐘設定好。就目前語音助手的能力來說,設定鬧鐘的功能都可以完成的很好;即使語音助手沒能正確的設定鬧鐘,用戶也只是需要重復一遍或手動設定而已,相對于助手帶來的操作簡便,偶爾的錯誤也是可以容忍的,畢竟在設定鬧鐘的時候,用戶通常不是在處理緊急事情。所以,設定鬧鐘是一項高輸入復雜度低風險的任務,通過語音交互可以簡化輸入復雜性而不會帶來風險。
另一項語音助手都會做的事情就是語音播號,但是多數人不會買帳。其實語音撥號的功能早在十幾年前就有了,但是打電話可是一項低輸入復雜度高風險的任務,用戶一般不會舍近求遠去使用語音助手。對于通訊錄中聯系人較少的用戶,打電話更多的時候只要通過通話記錄,點一個近期聯系過的電話就可以了;而對于聯系人很多,需要打很多電話的人,如果打錯電話,可能后果嚴重,與其等待語音助手撥號不如動動手指頭來得踏實。所以,對于這一類低輸入復雜性高風險的任務,語音助手能幫的忙就少了。當然,語音撥號在某些特定場合下還是有用的,例如不方便把手機拿出來,或者不方便用手去操作的時候,如果能直接呼出語音助手并通過語音助手來撥號還是很實用的。
對于高輸入復雜度高風險任務,例如買機票,恐怕目前語音助手的能力還是不能讓人放心的;而對于低輸入復雜度風險任務,例如打開藍牙之類,語音助手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語音交互很方便,省得費神去找對應的設置項,通過語音助手這一簡單的入口來完成此類任務省心很多。
所以,在任務風險程度低,特別是輸入復雜度高的時候,我們會用語音助手。當然,輸入復雜度和風險程度也會發生變化,相信語音助手會在更多的應用場景出現。
語音助手與手機APP
語音助手中的一些功能例如天氣查詢等都會有一些相應的APP,隨著語音助手越來越完善,作為一個入口,一定會分流一些APP的功能,但是語音助手不會包含APP的所有功能。為什么要用語音助手而不是使用具有相應功能的APP呢?
一個原因是APP太復雜,多數時候用戶沒有那么復雜的需求,例如天氣查詢,通常用戶的需求都很簡單,語音助手可能提供足夠的信息,而APP太復雜,只在很少的時候,用戶才有那么復雜的需求。
另一個原因是APP不支持語音輸入,語音助手方便的交互方式就有了作用,例如發微信;當然語音輸入法也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但是這也給了語音助手一些顯露身手的機會。
此外,有些APP非常簡單,只是提供了一個功能入口,語音助手完全可以通過用戶的一句話輸入直達這個功能入口,例如打車。
個性化的語音助手
以上只是針對語音助手的實用功能而言,而語音助手的個性化以及作為一個伙伴與用戶聊天打趣,也是促使用戶使用語音助手的功能的一個原因。
個性化的推薦以及主動的信息推送也是語音助手價值所在,更好的理解用戶,獲取用戶的信任,是讓用戶喜歡并使用語音助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