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認為:
病毒本身是看不見摸不著,現在唯一能檢測的就是病毒的基因。在口腔里面刮一刮,鼻子里刮一刮,就可以在一個機器里把病毒基因給測到,只要陽性的就肯定有。所以核酸檢測對于篩查無癥狀感染者,意義非常大。
張文宏:中國本土還沒有大量無癥狀感染者
隨著各地加強了核酸檢測的力度,無癥狀感染者的通報數量在累計增加。但在張文宏教授看來,無癥狀感染者一定是伴隨著有癥狀確診病例而存在,國內確診病例并未增加反而是在下降,這說明,中國本土還沒有大量的無癥狀感染者。對于無癥狀感染者的排查,必須重視,但沒必要過度解讀。
張文宏:國內無癥狀感染者傳播風險比較低
沒有很多有癥狀的人,無癥狀感染者的數量就是有限的。現在有癥狀感染者的數量還是少的,上海近一個月沒有一個本地病例。如果連續一個月沒有本地病例的話,我就認為在上海無癥狀感染者的病例也是0。國內還有一些地區有無癥狀感染者的存量,如果這些存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再過兩個潛伏期,全國各地還是沒有本地確診病例的話,無癥狀感染者這個概念慢慢就不重要了。
張文宏認為,國內無癥狀感染者造成的傳播風險相對較低,相比之下,由于海外疫情洶涌,國外輸入至我國的無癥狀感染者,若不加以嚴格篩查追蹤,造成社區傳播的風險則要大得多。
張文宏:加大篩查境外的輸入是正確的
境外現在流行病學發病率比武漢高多了,美國紐約就有20幾萬;俄羅斯一個航班下來,10%到30%的陽性率。所以現在對境外的輸入加大篩查力度是非常科學的策略。
張文宏:一次核酸檢測假陰性率約30%
本周,北京市通報的一起境外輸入關聯病例疫情引發高度關注。一名留學生抵京隔離14天內曾進行三次核酸檢測,全部為陰性,但在解除隔離回家5天后確診,并傳染3位家人。在張文宏看來,這名留學生在確診前,就是一例典型的無癥狀感染者。而之所以三次核酸檢測未發現,是因為核酸檢測存在一定假陰性概率。
張文宏:加強防守漏洞
一次核酸檢測,假陰性率應該30%,假陰性率跟什么有關系?采樣是不是做得到位,還有檢測的敏感性如何。但是如果我再做一次的話我就把敏感性提高了,假陰性率可以降低到10%,所以這是一個非常低概率的事件。通過嚴密的篩查出現了漏洞,如果要再次防止出現這種情況,還得繼續加強防守。
張文宏:疫情不可能短時間結束 抗疫將成常態化
張文宏認為,境外輸入的壓力將持續存在,疫情在短時間內結束似乎已不可能,各地醫療體系要時刻保持強大的敏感性、警覺性和快速反應,而對于普通民眾來說,可能要學會習慣疫情的常態化,一邊上班,一邊抗疫。
張文宏:要開始進行常態化抗議
現在很多人認為就應該一個病例都沒有,才可以回到正常生活。那我現在告訴你,別做夢了,這種生活是不正常的,因為全世界現處于大流行。現在偶爾出現的一例兩例病例不要奇怪,我們要開始進行常態化的抗疫。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重點應該迅速回歸到正常的生活,該讀書的讀書,該工作的工作,恢復經濟。
全世界現在處于大流行,對于偶爾出現的一例兩例病例不要奇怪,我們要開始進行一個常態化的抗疫。偶爾出來一個新冠病例,迅速地治療掉,這個才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