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前就加入了熊貓學院,而年后2月27號才開始開學上課,在這整個過程中又是給你入學通知書,又是開始測評,然后是競選班長,大家投票班長產生,整個過程充滿了儀式感,所以我也對這個熊貓學院的課程特別的期待,上了一周的課,感覺還是不錯的。
看看這一個個獎狀是不是很好玩,早晨就被這種小確幸而感動到了,這每一個進步都要靠這一點點的鼓勵來讓我進步的更遠,所以油然而生一種堅持,我相信我能把熊貓書院這個課程堅持到9月份,因為也就是每天抽出10到20分鐘來把推送的相關內容完成就可以了,其實是件很簡單的事兒。
第一周讀的這本書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在這個帶領我們一起讀書的課程里,用這樣一本書開頭是不是很應景?就是因為我們首先應該知道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后,我們才能拿起手中的書開始閱讀,這樣的閱讀不再雜亂無章,不再盲目,既然我們選擇了讀一本書,我們肯定就應該從書中汲取點兒什么,賦予我們自己,而不是純娛樂。
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層次越深,對主動性的要求越高,但是并不是要求我們,讀每一本書都是要深層次的閱讀,那樣會特別的殺傷腦細胞,到底應該不應該深層次的閱讀還是要看我們所選書目到底屬于哪種類型,不同類型的書,決定了,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去閱讀。
不管如何,應該在我們拿起一本書的時候,首先你對他有一個大致的分類,比如說小說、詩歌、心靈雞湯、還是實用類的書籍,針對每一種類的書,讀書方法是大致不同的。比如小說,我們讀小說的時候需要快速并且全心全意地讀,讀到后面的內容,或許可以解決前面的疑問,所以不要太在意暫時的障礙,放寬心讀下去,最終都會柳暗花明。往往越是大部頭的小說越是如此,就像我讀紅樓夢,沒有讀完就是因為,卡在前面了,讀了第一章就放下了,然后接下來繼續讀第一章又放下了,結果就一直都在讀第一章。所以,了解到了這一點內容,我也決定到有時間的時候拿起紅樓夢再重新讀一遍,那個時候相信,能靜下心來,一直一直把它讀完。
還有一類是史詩、還有抒情詩類的文章,像《荷馬史詩》這種,閱讀也是不能缺少。這種要求我們大聲的讀,讀出激情讀書感染力,里面的句子非常精煉,但是對于這種內容的書,我連碰都沒有碰過,所以現在檢視下自己其實并不是喜歡讀書,而只是喜歡讀小說還有實用類書籍而已。因為書包含的太多太多了,一輩子都讀不完,只能盡力多讀些。
還有另外一種就是實用類的書籍,如果想分辨一本書到底是心靈雞湯還是實用類書籍,我們就要來檢查一下,作者是否提出了合理的,直觀的可執行的方案,如果確實有,并且效果又可以通過我們的行動來檢驗,那么它就是好的實用類書籍。當我們讀任何一本實用性書籍的時候,僅僅靠讀完并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而是通過找到可執行的規則,用行動來解決問題,這樣才算是把這些實用性書籍給讀完。就像我讀了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知道了,時間不可管理,能管理的只有我們自己,我們要想辦法來控制大腦,而不是讓大腦來控制我們……太多的理論知識,用來指導我的行動,這樣讓我每一天,盡量的不虛度每一分鐘。
讀書的好處自不必多說,它是我們走向高貴最廉價的途徑,所以說如何讀書也應該是我們掌握的內容,不管你知不知道如何讀書,那么從現在開始,都拿起一本書來讀吧,讀多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