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有腳,她在按照自己的步伐前進,無暇顧及我們是否踏上“時光飛船”,是否一直追尋著她的足跡。2018年的青年教師大比武還歷歷在目,而今年的大比武卻已悄悄地拉開帷幕。2019年我們作為第二次參加校內比賽的元老,默默的準備著比賽,翻開去年校內比賽“落榜”后的反思,絞盡腦汁的想著如何“走出”學校。人貴有自知之明,我自知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但是我一直相信勤能補拙,一段的堅持、一段的思索、一段的勤奮,最終我收獲了“意外之喜”。
一、賽前:那一抹“安靜的”夜光
當得知我可以參加區級大比武比賽時,我已樂開了花,班里繁雜的瑣事、授課中的種種困難似乎不再是“妖魔怪獸”讓我壓抑、惱火。我開始每天卯足了干勁,處理著初三叛逆期孩子的瑣事,梳理新教材授課中的疑惑。當處理完每天的瑣事后也已經到了放學時間,所以我的“備戰”時間都挪到了晚上。
勤能補拙的話語時時縈繞在耳旁,只有比別人多付出時間也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晚上回到家,清空大腦,我開始規劃自己接下來要做些什么。根據我自己的情況,我選擇了練字、普通話、說課標三個主題,制定了自己的練習表格。2017年進入實中后,學校組織練字,雖然過去了兩年時間,我的字依然沒有改進多少,但是我在練字中找到了心靜的感覺。所以練字是第一件事,每天兩頁字帖,等心靜下來后,再去研讀課標,每晚堅持背誦一遍課標,普通話被安排到最后。堅持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判斷自己練字到什么程度,自己的普通話又到了什么水準,而這時學校給我們參賽教師安排了專門的普通話、鋼筆字“師傅”,進行一對一進行輔導。在師傅們的輔導下,我開始轉變我的關注點,著重修改練字過程中、普通話試講中出現的問題,對癥下藥。此刻的準備與之前的自我準備相比,雖然耗時更長,但是卻收獲更多。
二、賽中:那兩絲“清晰地”思緒
比賽前幾個小時,我們每個人都很緊張,商定后,我們12點到達了“戰場”。到達“戰場”時,我們內心還是比較淡定的,梳理比賽項目、比賽地點,比賽心態,一切準備就緒,只欠開始比賽的“號角”。
當真正開始比賽時,之前梳理的比賽心態瞬間崩塌,整個人都開始慌起來。為了讓自己鎮定下來,我開始默默地給自己輸入“程序”——別慌、別緊張、慢慢來,同時干脆把手機亮度調為永久,時刻看著時間,時刻看著比賽通知上的項目與對應時間,生怕自己因為延時此場項目而縮短下一個項目的時間。
清晰的項目流程、不斷注入的淡定心態,讓一遇事就會緊張我卻沉穩下來,一步一個腳印,一個個流程有條不紊的走下去。我覺得此時,這場比賽不再是單純的只決定出名次的比賽,而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嘗試,一次讓我慢下腳步考驗自己承受力的一次機會。
三、賽后:那三處“深刻地”反省
賽前那一夜夜緊張的準備、賽中那一絲絲清晰地思緒,都在賽后拋之腦后。賽后,我沒有再關注比賽結果,我深知自己在本次比賽中的缺陷,雖然自己盡全力去做了,但是很多事實未有太大的改變。
我常對學生們說一句話“腦子不動會生銹”,而我也時時用這句話提醒著自己。賽后,我一直在自我反思,希望從這次比賽中能夠有所成長。
縱觀整個比賽,我發現自己遇事慌亂、不自信、很少積極參加活動等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我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又覺得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即使達到好的結果也默默地歸為幸運。這三個問題出現不是短時期內造成的,我也深知問題的嚴重性,通過這次比賽,我卻做到了小幅度的突破。比賽中的成長、比賽的結果對于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
如果我們的人生波瀾不驚,就猶如直線版的心電圖,所有的事物將會失去存在的意義。我們的人生之路還有很長,遇到的荊棘也會很多,希望我們每個人在一次次的披荊斬棘中有所感悟、有所成長,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