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形狀:為什么網絡很重要?
人類社會化網絡的一個關鍵概念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以及這些聯系遵循的特定數學法則,即整體大于部分之和。人類集體具有個體所缺乏的性質,集體能做出一人之力無法完成的事情。
感悟:同集體智慧一樣,社會化網絡也是由無數個網民個體共同努力搭建的,這其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其獨特價值并且構成集體之后能發揮起難以想象的力量。所以,身處社會化網絡當中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會與他人聯系,共同遵守法則,這個網絡才會愈發強勁有力,為人類造出更大的貢獻。
1990年百老匯戲劇家約翰·格爾(John Guare)的劇作《六度分離》(Six Degree of Seperation)中有一句臺詞讓網絡新科學概念深入人心:“我從某個地方讀到,這個星球上所有人之間都只隔著6個人。我們與星球上任意一個人相互之間只有六度分離。六度分離中可能有美國總統或者威尼斯船夫。”
1967年,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Milgram)和他的學生杰弗里·
特拉弗斯(Jeffrey Travers)實驗驗證了這個令人震驚的想法。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mall-world_experiment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感悟:六度空間理論也就是小世界理論的確是一個很大膽的猜測,而且它在Milgram的實驗中確實成功了,但是這終究是帶有一定的偶然性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參考六度空間理論,卻一定不可以完全依賴它。
2001年,瓦茨使用電子郵件重新進行米格爾倫的實驗,隨機選取了
來自157個國家的48000個發件人和19個目標收件人。瓦茨發現傳播路徑
長度的確在6個人左右。2010年,《紐約時報》報道了一項來自社會化
媒體分析監控機構的研究,Twitter上98%的用戶之間只隔著5個
人。{5}2008年,朱·萊斯科夫(Jure Leskovec)和埃里克·霍維茨
(Eric Horvitz)檢查了微軟MSN 2.4億用戶的300億條即時通訊信息,
發現平均的人際間隔是6.6個人。{6}賽博空間——不管是由電子郵件、
博客、超鏈接、即時通訊還是Twitter構成——它們都是小世界網絡,
因為它們都是人類社會化網絡的延伸。
瓦茨和斯特羅加茨展示了大型網絡變成一個小世界網絡的過程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感悟:不管是米格爾倫的郵件實驗還是瓦茨對米格爾倫實驗的重新嘗試,亦是《紐約時報》對Twitter用戶距離的研究無一不在體現著小世界網絡的存在,因為他們都是人類社會化網絡的延伸。
當你開始分析小世界網絡,并列出每個節點的連接數量時,你會發
現大部分節點的連接數都比較少,只有少數節點(超級節點)會有很高
的連接數(高連接度)。你的博客可能不會有太多鏈入鏈接,但維基百
科就有很多了。互聯網由大量低連接度的節點和少量高連接度的超級節
點構成,這些超級節點是谷歌、Facebook、維基百科和雅虎等網站。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感悟:以個人的博客鏈接數與維基、Facebook、Google等大型網站的鏈接數相比較,說明了小世界的長尾理論,即小世界網絡里更多的是呈現少量節點會擁有高連接度,大量節點都只是擁有低連接度冪律分布,而不是靠
近平均值的測量值占了大多數;而曲線的兩邊的尾部很靠近中心的正態分布。
亞馬遜的一部分收入不是來自暢銷書,而是來自小眾的書籍和音
樂,在傳統的音像書店里很難找到這些小眾的東西。Netflix就租出了
大量小眾電影。如果你能夠把小眾團體聚集起來,比如說小眾歌劇演唱
家的粉絲、馴養稀有犬類的人、收集古代巴爾干地區的印花稅票收藏
家,那你就有市場了。長尾對生產商和消費者同樣有用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感悟:以亞馬孫的一小部分收入來自小眾書籍和音樂,Netflix租出大量小眾電影獲得市場為例說明了“每一個困于低網絡連接度的文化生產者都有機會躋身冪律曲線的頭部”。每一個熟知長尾理論并且能夠嫻熟利用它的人都能夠獨辟蹊徑,創造全新的令人詫異的財富。
對公共健康數據的社會網絡分析(SNA)顯示,如果你朋友的朋友
(你幾乎不認識的人)肥胖、吸煙或者不開心的話,你也更有可能肥
胖、吸煙或不開心。根據福勒和克里斯塔
基斯的研究,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對你的影響力是你直接認識的朋友的影
響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你從來沒見過的人部分地決定了你的幸福
感。這項研究后來被稱做“社會傳染”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307/12/2577961_453282209.shtml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感悟: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的情緒都有可能影響到周圍人,甚至是周圍人的周圍人,這個時候,我們對于人際網絡的敏感度就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它可能影響到你的個人幸福與健康。
網絡至少能夠提供3類價值:針對個人用戶的服務的價值隨用戶數量線性增長;促進交易
的服務的價值以用戶數量的平方增長;而促進群體聯系的服務的價值以用戶數量的指數增長。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感悟:薩爾諾夫定律,麥特卡爾夫定律與里德定律不該有優劣之分,而該是各有秋千的,譬如,薩爾諾夫定律就適用于針對個人用戶的服務價值增長;麥特卡爾夫定律適用于促進交易的服務價值增長;里德定律則適用于促進群體聯系的服務價值增長。
簇狀網絡的強聯系,以及人類傾向于同與自己個性和意見類似的人聚在
一起的特質(同質性),這些都可能限制你從強聯系網絡中取得信息的
數量。處于簇狀網絡、成員性質類似的團體中的人傾向聽到同樣的消
息。在這種小集團里,所有人都會有同樣的意見,并獲得同樣的信息。
在格蘭諾維特的實證研究里,他發現大量的弱聯系有利于尋找新信息和
激發創新。
感悟:在簇狀網絡里生活,周圍都是熟知的人,每個人都有很強的安全感,固然是極其舒服的。但是,古語有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只有經常處在彼此現實中并無接觸經歷的、需要靠橋梁才能聯系起來的小世界網絡里,跳出舒適圈,才會有所突破,取得更突出的成績。
史密斯的建議對任何博客都很有用。大部分博客都有個表單讓他人
提交建議。在我自己的博客里,如果我寫了一篇很有新聞價值的博文,
我會把指向這篇博文的鏈接提交給一個超級節點博客。大多數博客作者
都會查看“引用通告”(pingbacks),以了解誰鏈接了他們的博文。
感悟:一個真正厲害的人并不是他知道了多少真相,擁有多么淵博的知識,而是他知道從哪里可以知道真相,找到最有價值的知識并且分享給其他人,這種“牽線搭橋”式人物的存在才是最最重要的。
我的女兒正在亞洲旅行,今天早上她和我用Skype通話——這是主動加強
的強聯系。我檢查我的信息力面板,看看有沒有關于本章節主題的新信
息通過RSS推送過來。我回復電子郵件,刷Twitter(我在Twitter上回
答并提出了很多問題,這里的人我可能聯系過,也可能沒有),在我教
的網上課程里的討論頁面寫東西,調用幾十次搜索引擎,通過一個社區
書簽里的鏈接樹挖到最初發表鏈接的人,找到一篇關鍵的論文和某個專
家。我的妻子到家了,從另一個房間里發即時信息來跟我打招呼。她想
試試一個新餐館,于是給了我一個鏈接,然后我查了兩個點評網站看看
附近的人怎么評價這個餐館。去餐館的路上我得到了確切的導航信息。
感悟:以自身與女兒聯系,在網上工作以及與妻子決定就餐地方的經歷形象生動地說明了聯網個人主義早已深入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里邊,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萬維網于我們而言,早就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存在了。
另外一個說明社會資本如何運作的例子是無償付出的價值,這是經
過實證考驗的:在網絡里幫陌生人的忙不求直接回報。我花了很多時間
來回答研究虛擬社區學生的電子郵件,卻不求直接回報。當我知道
Twitter或者博客上一個問題的答案時,我經常停下手中工作,寫上我
所知的東西。我做這些是因為我覺得有義務去改善社會化媒體討論的質
量,其他具有這種責任感的人也幫了我很多。我想向花時間更正錯誤信
息的人或者回答問題的人致意,我欣賞他們的付出并愿意回報。
感悟:與現實生活一樣,在網絡世界里,一個人要想獲得他人熱心幫助的權利,那么這個人首先就得學會承擔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的義務,并且樂此不彼。長此以往,你才會在網絡上拾獲那些遲到的卻永遠都不會不到的回報。
奉行機會主義的人們很難擁有共同利益,因為個人都是孤立的,很難抵抗脫
離集體行動所能帶來的利益的誘惑。(奧斯特若姆會把這個社會兩難問
題歸結為公共財產的供給不足,因為太多人害怕別人會免費使用他們的
貢獻。)參與公民組織可以訓練人們合作,增強他們集體責任感,從而
可以建立信任,減少對搭便車的恐懼。
感悟:在社會化網絡里依舊奉行機會主義,唯我至尊的人是很難積累起自己的社會資本的,甚至連生存都可能會成為困難。往大里講,擁有這種想法的人還極其難為社會公共財產作出貢獻,也就讓社會兩難處境得以改善的難度增強。
“紐帶性”社會資本指的是那些擁有很強的共同背景,
并且為彼此之間的關系付出很多的聯系,比如說具有強關系的朋友、家
人、鄰居和同事。“橋梁性”社會資本是較弱、距離較遠的關系的集合
——但同樣,也是由擁有共同特點的人們組成的。“連接性”社會資本
則是處于不同的環境和社區的人們的聯系,或者說組成小世界網絡的那
種必要聯系。紐帶性社會資本增強團結的感覺,增強信任,具有直接回
報行為。橋梁性社會資本幫助小集團打破狹隘的世界觀,引入外來的信
息,并促進信息擴散到多重網絡。“紐帶性社會資本由某種社會學萬能
膠組成,而橋梁性社會資本則是社會學意義上的WD-40〔6〕。”
感悟:紐帶性社會資本是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賴以生存的,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它來鞏固現實生活中運行著的人際關系,但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有連接性社會資本與最重要的橋梁性社會資本,連接性社會資本是我們得以組成小世界網絡的必要,而橋梁性社會資本則能起到牽線搭橋的妙用,不僅能夠打破小局域的限制,還能引領我們走向更廣大的未知的外部世界,打開我們的眼界,迎接全新的挑戰。
詢問你關注或者關注你的人。提的問題最好要有吸引力。如果答案
對你的網絡圈的人有益處,那就很好。一個修剪精準、充分培育的個人
學習網絡可能讓人驚嘆,它像魔術一樣精準、高效、有用。注意不要問
那些搜索一下或者兩分鐘就能從維基百科得到答案的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感悟:如何提問是一項很重要的藝術。一個真正會提問的人絕不會提一些簡單粗暴的隨便一搜答案滿天飛的問題,而是會提一些真正有價值的,能引發人們深入思考或者樂于為之花費大量時間去尋找答案的問題。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在Facebook上都干了什么,你可以讓你和朋友的
社會資本增加。你可以建立一個數字作品集,幫你獲得工作和升職。你
可以推銷你的創業理念。你甚至可以策劃革命。但如果你不注意自己在
Facebook上的信息,你可能會把自己行為的隱私信息泄露給公司、法律
機構、情報機構、信用卡管理部門、你的前夫前妻、愛打探的鄰居,或
者怪怪的同事和那些“在大學里瘋瘋癲癲但現在非常悲催的人”。你會失去工作和升職機會。你可能需要給出很多解釋,才能從一堆尷尬的
社交處境里逃離。
https://zh.wikihow.com/%E4%BD%BF%E4%BD%A0%E7%9A%84Facebook%E6%9B%B4%E7%A7%81%E5%AF%86
感悟:網絡上幾乎一切工具都是依賴算法而存在的,在你注冊登錄之后的一切行為都有可能受到來自服務商一方的監控,你的個人信息也極有可能被其公然利用。這個時候,你對個人隱私設置的重視就顯得尤其重要,留心了,注意保護好你自己在網絡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