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一件用品,搭建出你的整個生活,一口一口食物,搭建出你整個肉身,他們精良,你就精良。”——王瀟
最初注意到“精良”這個詞,源于《和瀟灑姐塑身100天》這本書。當讀到她對“精良”那段引人入勝的描述時,第一感覺是,“精良”,精致優良,好高級的詞語!尤其是當看到身材緊致、妝容精致、衣著雅致、活到極致的主人公笑意盈盈地用她完美的自身來詮釋這個詞語時,不僅會讓你對這個詞有更形象的理解,而且會讓你從心底升騰出一種強烈的渴望:我也要做個精良之人!
自從有了這個念頭,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人才能被稱為“精良”,或者說,什么樣的人生才算得上是精良人生呢?
最近在讀的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讓我對普通人用盡一生時間馬不停蹄所追逐的財富、幸福、閑暇、名譽、樂趣、天賦等有了很多全新的看法。同時它啟發了我,讓我對“精良人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決定凡人命運的根本差別有三項內容是,1)是人的自身,即在最廣泛意義上屬于人的個性的東西,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氣質、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和潛在發展;2)人所擁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財物好其他占有物;3)人向其他人所顯示的樣子,可以理解為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現的樣子,亦即人們對他的看法,如名譽、地位和名聲。
這三個層面也可以用來探究“精良人生”的內涵。
一、擁有精良的內在素質更重要
1.健康美好的身體是精良的外在特征
瀟灑姐說“人和人的差異,總是先于思想、經歷和教養,呈現于人前,銘寫于身體之上。很多時候,試圖了解一個人的人生,只需要閱讀他的身體,他的身體忠實記載了他的命運。”
作為一名身體主義者,追求和擁有一個美好肉體是成為精良之人的基本條件。外在形象美好、精良的前提條件是你要保持一個健康而充滿活力的身體。叔本華認為,人生有三種快樂源泉,健康的身體帶來的樂趣是人類快樂源泉的基礎。
所以我們提倡通過運動、健身來維持健康、塑造身材、獲取快樂。
2.精良的內在素質讓我們更靠近幸福
(1)幸福更關乎內心
普通人把希望和幸福寄予身外之物,比如地位、財產、親人、朋友等,期望能從外在出發尋找滿足感,但一旦幻想破滅,幸福也隨之煙消云散。一個具有豐富內在的人則將精力用于培養和發展自己的精神才能,享受自己的內在財富,最終得到內心的幸福。
(2)如何擁有精良之內在?
在人的三種快樂源泉中,比起前兩類(新陳代謝能力帶來的樂趣和發揮肌肉力量帶來的樂趣),施展感覺能力方面(包括觀察、思考、閱讀、冥想、寫作、學習、發明、演奏音樂、思考哲學等)的樂趣更為優越。
因此,培養精良的內在素質可通過以下幾個渠道進行:通過旅行培養我們對自然的理解力和感知力;通過學習和閱讀了解各個時代、各個地方那些天才人物所創造的千姿百態的杰作;通過冥想、思考、寫作將外在事物內化為我們的精神才能和內在財富。
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在積累自己的內在財富時,我們要選擇與我們個性相配的興趣、愛好、生活方式,要盡可能充分地利用我們既定的個性,尋著符合我們個性的方向,努力爭取適合個性的發展,因為“你就是你,你無法逃脫你自己”。
(3)精良為我們設立生活的標準
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在精良的人,需要從各個方面著手打造自己。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對自己有所要求,剛開始時可能會不習慣,但只要下定決心堅持下去,當時間把行為內化成自身習慣時,驀然回首你已經在精良的路上走了很遠。
以減肥為例,多年前我并不覺得微胖有什么不好,總說減肥也從沒有貫徹到底,好不容易剛開始出現一些成果時就心滿意足到此為止了,因為設立標準較低,效果也不理想。當有一天我對輪廓美好清晰的精良肉體非常向往時,對自己的要求也苛刻起來,減肥效果自然也前所未有的好。現在想來產生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的根源在于之前自我設置的標準太低。
精良其實是個標準,監督我們擺脫原來生活的將就和湊活,當你對生活有要求時,生活也將反饋給你有質量的結果。
二、選用精良物品挖掘全新的自己
1.請讓你擁有的物品配得上自己
故事要從一條黑色羊絨披肩說起。我的父母出生在農村,通過艱苦奮斗白手起家才有了我們現在較好的經濟條件。可能是成長經歷的原因,我是個不舍得花錢的孩子,即使手頭寬裕所穿所用都是極普通不過了。參加工作后我偶然讀到《ELLE》雜志主編小雪的一本書《優雅》,其中她建議女孩子要有一條黑色的純羊絨披肩讓我記憶深刻。我一直記在心里終于下定決心花了近兩千元買了人生中第一件“奢侈品”,或許從那一刻開始,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我發現原來自己是值得更好的生活的,我要更認真的對待自己。
2. 物品是自身的投影
《斷舍離》中提到“試著使用高于自己形象的物品。使用精挑細選的自己喜愛的東西,就能挖掘出全新的自己。”
所謂精良好物不只是品質上能給我們享受,從感官上給予我們愉悅,更重要的是幫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為普通的生活帶來新鮮的意義。
我們要愛自己,懂得用精良好物嘉獎自己。尤其是在你取得進步獲得成長時,一定要學會適當地獎勵自己,不要等靠別人,輕輕對自己說一聲,“親愛的,辛苦了,這是送給你的禮物。未來請繼續努力!”
提升物品的品質,從某方面來說可以提升自己。在一些重要場合,當我穿上衣柜里品質最好剪裁最合體的衣服時,總能感到自信滿滿,說話好像更流暢一些,思路好像更清晰一些,人自然也會更可愛一些。也許很多感受來自心理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你覺得自己是美麗的時候,別人眼中的你也是會發光的。
判斷自己是否屬于精良之人,并不依據我們擁有的多少來衡量,而在于你送進嘴里的每一口食物,你穿在身上的每一件衣物,你的每件首飾、每條絲巾、每雙鞋子,是不是足夠優質、足夠合體、足夠成就此刻最美好的你。
3.少而精更有意義
所謂“精良”,比起數量,更注重以質取勝。物品要少而精,對每一件物品都應抱有一顆愛惜之心。
“斷舍離”認為“不用的東西充滿了咒語般束縛的能量”,你所擁有的物品應該符合三個特點“需要、合適、舒服”,滯留在家中毫無價值的東西應該被及時清除。
我們提倡擁有自己精良好物,但并不贊成購買與自身經濟水平相差太大的奢侈品,成為一個沒有節制的購物狂。在你的能力范圍內獎勵自己一個“踮起腳尖就能夠到”的物品,同樣會精美有趣,因為被賦予特殊的意義,甚至會比價格更高的物品更有意義,我們所追求的是美好意義之下的精致優良。
由于信仰缺失,社會上普遍存在一種“一切向錢看”的錯誤的價值取向。很多人將外在財產和內在財富的重要性本末倒置,否定最重要的內在素質,用追求名牌來替代追求自我成長,用追求昂貴的服飾來代替塑造美好的肉體。因此要時刻提醒自己,比起身外之物,我們內在素質才是得到內心幸福的直接原因,擁有精良物品的主要意義在于成為更好的自己。
三、打造精良的“自品牌”
一個人的外在顯示,通常指他被外界所授予的名譽名聲和榮譽。過去,只有一些政要、偉人、明星等才能擁有社會榮譽。感謝時代的饋贈,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給予了我們普通人平等的機會。只要你愿意,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表觀點、表達思想、展現魅力、影響別人,收獲支持。所以把自己當成一個品牌來經營,自我成長就是你自身的事業,要不斷積累努力提升自己,樹立高遠的目標,要有把本土品牌推入為全球市場的雄心和斗志。
在打造“自品牌”的過程中,有兩點需要注意:
1.一些靠譜的品質是必須的。比如正直、努力、積極、博愛等,這些既是外界對我們的基本要求,也是作為精良之人的根本素質。
2.不要過于關注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就如一位偉人所言“太在乎外界評價的人是悲慘的人”。所以我們提倡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這樣你才能有堅定的信念,不會為外界的風吹草動影響。總之我們應建立一顆穩定的情緒,要有自己的處事標準。
四、結語
長久以來我們受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影響,認為自我實現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澳大利亞精神病學家Victor Frankl認為人的一種需要高于自我實現:自我超越。
我很贊成后者的觀點,正是由于超出狹隘的自我專注的需求,我們追求日進一步、追求更好的自己才有意義。
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成長自我才是“精良人生”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