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命歷程并不是平淡無奇的,你可以將生活過成一潭死水波瀾不驚,也可以將生活變得五彩斑斕精彩紛呈,一切取決于自我的意識,說白了你不僅要做自己的主人還要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隨波逐流陷入盲目的群體無意識當中,潛意識中的自我才是深層次的自我,才是真正的自我,意識療法里面最高層次的療愈就是活出自我。
大家對活出自我,普遍都有認知上的偏差。你可能會說等我有錢了,我就活出了自我。財富可以說是活出自我以后的一個額外饋贈,但有的人為了金錢會出賣自己的靈魂,從而喪失了自我。也有的人說這個人很自我,自我并不是自私更不是孤僻的人格,是酣暢淋漓的人生軌跡,是活過生命的印記,如同天空有飛鳥掠過,空谷有幽蘭盛開,這是一個人人格成熟的標志,它能夠幫助我們讓自己的心靈進入到意識領域。比如我們在潛意識層面有過某種過人的天賦,但是意識當中并沒有這類信息的反饋,那么你的這種天賦就會被埋沒,你沒有辦法活出自我。
活出自我的人是幸福的,想要活出自我是困難的,有目的有意識的行為和潛意識習慣性自發的行為這兩者會為活出自我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作為靈長類的人類,相對于其他的動物擁有更多的腦容量,我們很難說清楚有多少感覺行為判斷是受到潛意識支配的,多少是靠意識的決定,我們只會在這兩點之間來回地穿梭。但是在意識層面的思維,會慢慢的在潛意識層面現實化,潛意識層面的行為又在頭腦層面建立新的神經元連接,并以習慣的形式表現出來。
如果沒有潛意識為你提供天賦,靈感以及解決問題的經驗,那么你的生命就會凋謝枯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潛意識為意識層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能量跟創造力。但在大部分時期你會發現在這兩者之間往往好像會存在障礙,像是被什么東西擋住了一樣!潛意識并不能夠全然地浮現到你的意識層面為你所用。
形成障礙的主要原因。除了我們在前面章節里面所分析的人體的自我抑制,以及彌補的心理機制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群體意識的影響。群體意識會給自我意識造成很大的困擾!盲從群體意識會導致毫無主見隨波逐流。會將潛意識層面的自我屏蔽掉,比如在《皇帝的新衣》這恰如其縫地表現了群體意識的盲目!
當一個人站在人潮洶涌的街頭往天上看的時候,周邊的人會不約而同地做類似的動作。換句話說即所謂的集體意識就是群體無意識,當一個人陷在群體意識當中就會變得非常的狂熱盲目。但是我們也沒有辦法離開群體的生活,因為畢竟人也是高級的群居動物罷了!
每個人在潛意識層面都隱藏著各種各樣未曾被開發的天賦,只有當你竭盡全力地遵從潛意識層面的要求,順應那種最原始本能的召喚。努力地在意識層面保留存在的形式。擺脫群體意識影響下的不切實際幻想跟愿望。你的自我就會慢慢的浮現。但是在世俗的世界,人們總是用功利的心態來看待自我。所以才有了:有錢了才能夠活出自我,等我鮮衣怒馬,等我光宗耀祖,等我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時候,我就活出了自我。這都是來自群體意識對自我的影響:別人都這樣做,我沒有理由不這樣做。
如果用哲學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那就是人活著的意義,當你認為活著就是賺錢的時候,你就失去了潛意識層面賦予你的其他的天賦。到最后你會發現你整個的人生就是一個巨大的浪費。在《莊子·逍遙游》記載了這么一個小故事。惠子對莊子說:“我見到一棵大樹,人們都叫它‘樗’。它的樹干疙里疙瘩,不符合繩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樹枝彎彎扭扭,也不適應圓規和角尺取材的需要。雖然生長在道路旁,木匠連看也不看,這棵樹活著又有什么意義呢?
莊子就回答說:你難道沒有看過那些捕食的黃鼠狼跟貍貓嗎?它們為了一點利益東奔西跑,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上躥下跳,結果無不落入獵人設下的陷阱。這棵樹看似沒用,所以讓它避免了一次次的災禍,讓它長成如今的參天大樹,生命的意義并不能全然地用現實主義的觀點來詮釋。那么你就會將自己的天賦全部給扼殺了,有人一輩子都沒有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無法活出自我,最大的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
比如家長們會給孩子灌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信念,在這個功利的社會里面,只會不斷扼殺孩子的天性。孩子也錯誤地把它當成自己的夢想,而當夢想破滅的時候,你可以聽到心碎的聲音,讓孩子讀書接受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孩子的人生有更多的選擇。幫助孩子提升自己的認知,如果你沒有擺脫這種功利的心態,那么孩子就可能會逼上絕境,也不可能自我挖掘潛意識里面的天賦。
每一個人的生命意義各不相同,即便遇到的問題相似,也有很多本質的區別,就像山上的樹木,每棵樹木看似相同,但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所以家長把人生的意義寄托在孩子身上。把未曾活出的自我也投射到孩子身上,試圖讓孩子活出自己未曾活出的樣子!家長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完善自己的人格(在意識療法專欄里面有詳細的闡述跟方法),對自我有更多的認識,發掘內在潛意識層面的天賦!不是用世俗的標準去鑒定孩子評判孩子!讓孩子成為想成為的那類人,鮮衣怒馬是一種生活平平淡淡何嘗不是另外一種生活,問題不在于物質的豐富而在于心理的成長。
當一個作曲家在作曲上面沒有任何創新,那么他想要因此獲得財富也是鏡花水月,當一個科學家在他的科研領領域沒有任何建樹,那么他想獲得名譽地位也無異于癡心妄想。換句話說當一個人他正在做的他最不想做的事。過著他最不想過的生活的時候,他就不可能全身心地去投入,那么他也不可能會有所謂的創新建樹跟成就,他也不可能活出自我,財富地位名譽不過是活著自我以后的額外饋贈,多少人會在自己目前的這種狀態下飽受煎熬,哪怕他在別人看來已經功成名就錦衣玉食。
當你在做某件事情或者正在經歷某件事而在情緒上有反應,身體上有不適,心理上的沖突的時候,那是潛意識傳達信號的方式,接受這個信號,當你在群體意識里開始迷失自我的時候,你必須要排除群體意識對你的干擾,不畏浮云遮望眼。主動去做那些讓你感到痛苦的事情。潛意識中的痛苦的事情,它會讓你的自我不斷地得到成長,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假以時日你就能夠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