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中最磨人的,不是爭吵或冷戰,而是明明喜歡、還要裝出不在乎。愛,總和自尊捆綁在一起,但自尊絕非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坦誠地面對自己。世人都習慣了扮演一種不屑一切的冷艷。演技越好,離快樂越遠。別藏得太深,幸福會找不到你。”
在一段感情里面,如果總是一方付出得多,另一方付出的少,情感的天平總有一天會發生傾斜。
莫言曾說過:“女人的感情并不是永不枯竭的噴泉,女人的感情是金絲燕嘴里的唾液。你知道嗎?這種華貴的小鳥,它的唾液只能壘出一個晶瑩的燕窩;到了第二個,吐出的全是血。”
月儀和梓銘相戀4年了,可最后他們還是選擇了分手,“我感覺不到你對我的愛,你只是一味地索取,我真的累了”這是分手時月儀對梓銘說的最后一句話。
他們兩個一開始認識的時候,梓銘對月儀照顧有加,把她當公主一樣捧著,月儀從小也習慣了家人對她的寵愛,所以把梓銘傳遞給她的愛當做了理所當然。
久而久之,梓銘覺得自己在感情里面一直是付出的那一方,還不能得到月儀的理解,他也索性當起了甩手掌柜,開始玩起了游戲,慢慢疏遠了月儀。
也許人總是要失去以后才會懂得珍惜,月儀開始無比懷念那些被梓銘寵著的日子,也開始恨起自己曾經的不珍惜,為了挽回這段感情,她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改變自己的飲食起居來照顧梓銘,為他嘗試做飯做家務等,梓銘看到女友的改變也很開心,但他把女友的改變視為自己的功勞,所以他心安理得地接受著女友提供的各種福利。
到了后來,梓銘越來越變本加厲,他甚至覺得月儀就應該天天給他洗衣做飯,有時候玩游戲不開心了,隨手就扔了手里的鍵盤,還會沖著月儀發火,好幾次月儀忍不住還了口,還因此遭到梓銘的毒打。
就這樣,在這段越來越畸形的感情中,月儀終究還是選擇了退出。
在感情里面,一個人如果用了心,可能會全身心地投入,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它也可以用盡全身力氣去為對方壘出一個燕窩,但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一個人也不可能永遠一味地付出,而一旦這種付出還得不到回報,留給彼此的都將是無法愈合的傷疤。
感情里面,雙方應該是對等的。
中國自古以來的婚姻都講究“門當戶對”,背后其實暗藏著我們的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大智慧。
因為一段不對等的婚姻里,雙方的價值觀、消費觀念、文化認同、興趣愛好都有可能相差十萬八千里,這些可能在兩個人相愛的時候還沒有很明顯地顯現出來,可一旦進入了婚姻,越來越多的問題會被暴露,這樣的婚姻,其幸福度便可想而知了。
不只是愛情,親情、友情亦然。
一位剛畢業的學長在一次聊天的時候跟我們說“他家有三兄弟,都出門在外,家里只剩他爸爸媽媽,如果他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打電話回家,他爸媽在家里就很容易胡思亂想,怕兒子以后有出息了都不歸家”。
也許這是我們最遺憾的事,我們正青春,可我們的父母卻在慢慢變老,一年回家幾次,會發現父母臉上的魚尾紋越來越多,老年斑也在逐年加深,他們毫無保留地為我們付出了一輩子,可盡管親近如家人,如果我們不用心去經營,這樣的感情也容易出現裂痕。
當然最好的經營方式便是常聯系,現在很多中老年人也開始用上了微信,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群,打開視頻聊天,當天南海北的一家人同時出現在一個屏幕時,那種感覺就像是把一家人的心又重新聚在了一起。
“自從有了視頻聊天,爸媽臉上的笑容多了,胡思亂想也自然少了很多”
曾經的信誓旦旦,到最后卻變成了一句扯淡。
提到情感的經營,友情應該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環節了。
一個人可能有很多的朋友,但真正意義上,一個人一輩子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能夠遇到一兩個知心朋友已是萬分幸運,這樣的友情值得我們用心去經營。
也許我們在某些領域能夠和這部分知心朋友十分聊的來,但我們的觀點和想法不可能百分之百相同,這個時候可能會產生一些分歧,而求同存異是最好的方法,我們不能要求對方一定要認同自己,但是我們可以保留雙方共有的部分,尊重彼此差異化的那部分。
而我們和朋友在相處的過程中,也要盡量尋求彼此的平等,保持友誼的天秤處于一個平衡穩定的狀態,這樣的友誼才能夠更加長久。
每個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一段時間因為某些事情遇上了幾個好友,互相之間也很玩得來,便會信誓旦旦地約定以后要多見面之類的,可當那段時間過去,聯系彼此的紐帶不再,曾經的信誓旦旦到最后也變成一句空白的扯淡。
千言萬語濃縮為一句話:再好的感情,都離不開我們的用心經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