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學習:斯坦福黃金學習法則》這本書是由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丹尼爾 L. 施瓦茨(Daniel L. Schwartz)所著。看得出來作者深知“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的道理,把“學習”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作為多門課程,傳授給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們。
我們終生都在學習,急需要一些高效的學習方法。丹尼爾 L. 施瓦茨是哥倫比亞大學人類認知與學習博士,他的這本書從認知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出發,總結出了關于學習的26個黃金法則。
在我曾經讀到的一本關于人腦運行機制的書里提到過,“人的大腦的記憶之所以能夠被存儲是抓住了相互關系的精髓,而不是某個瞬間的細節。”人腦記憶的是所感知到的事物之間關系,這點很重要。
那么我們要記憶一個新的東西或者增強記憶,重要的就是將它和以往自己大腦中所已經建立起來的概念進行對比分析,進行關聯,因為這樣才能產生關系,實現記憶的實質。
本書中重點介紹了很多關于建立事物關系的方法,比如說歸納類比,發現蘊含的共通原理;對比組合,辨別關鍵信息;詳細闡釋,讓記憶更有意義;觀察,外摹于形,內感于心等等。
其次是反饋輸出,神經解剖學家早已發現大腦是浸潤在正向連接和反饋連接之中的,而其中的反饋連接較正向連接更為眾多。
正向連接,是大腦的運行機制中的一種特定的存在,也是大腦中信息傳輸的途徑。我們通過書中所說的精修勤練,來加強大腦中某些區域的這些連接,以致于成為某些方面的專家。
反饋連接,是大腦的運行機制中的另一種重要的特定的存在,神經學家發現人類大腦中,如果有1根神經纖維向大腦皮層輸入信息,就有10根神經纖維在向感覺器官傳遞信息。
而知識的輸出則是觸發和加強反饋神經連接的主要方式。比如說實踐體驗,動用身體的智慧,在動手中學習;動手創造,在創造中培養興趣,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參與游戲、以教促學等等,都是一種輸出,而這種方式正是符合我們人類大腦的掌握知識的方式。
從學習機制的原理,到實際運用的方法,從切實可行的案例,到實施成功的效果,作者都在此書中進行了闡述。如果說學習貫穿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這本書也就貫穿了咱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簡寶玉讀書打卡_學習的法則-《科學學習:斯坦福黃金學習法則》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