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回鄉
第二天起來后,我繼續去咖啡館打工。小年夜過后,路上已經沒有什么人,也不堵車了,看來,北京還是一個以外來人口居多的城市。咖啡館也基本上沒什么人,一天下來,我有大半的時間是在發呆中度過的。
三天時間很快過去,我整理好簡單的行李,來到火車站,準備回到一千三百多公里之外南方的老家。說是老家,其實,誰知道那是不是我老家。小的時候,我總是會在鏡子里看著自己的模樣,想象著父母可能的面貌,我會想,我是像爸爸多一點,還是媽媽多一點?這個答案,我找了將近二十年,還是無解。我想,他們該是很討厭我的吧。
從北京到老家坐火車要將近九個小時,我買的硬座,兩個小時后我便開始躁動不安,拿出手機,網絡信號很差,不知道剩下的旅程要怎么打發。不過好在臨近年關,這時已經避開了春運“大軍”,不然,這車估計我是坐不上來的。
我的對面坐著一家三口,小女孩大概三四歲的樣子,一直纏著媽媽講故事,偶爾跟爸爸撒嬌,向他抱怨著沒有吃成北京的烤鴨。年輕的爸爸低聲答應她下次一定去,這次馬上過年了,必須回家了。
這大概,是很多人童年的標配吧。
我旁邊的位置上空著,不知道在哪一站,會上來什么人,也在這冰冷的冬天飄零。
我閉上眼,不管目的地有多遠,我們終究還是要一步一步走過去。耳邊是車輪劃過軌道的聲音,身邊是車廂內偶爾的交談聲,偶爾有餐車經過,夾雜著乘務員不厭其煩的問話。不管窗外如何變化,我只關心歸處。
不知過了多久,火車又停了,我睜開眼,一撥人出去,換另一撥人進來,歸去,亦或是開啟另一段漂泊。我偏過頭,窗外已然沒有了白雪皚皚的世界,該是到南方了。
我旁邊的座位來了人,他把行李箱放到了上面,然后坐了下來。我繼續閉上眼休息。
“你是,顧一念?”身旁那個人忽然說。
我睜開眼,還以為聽錯了,出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張熟悉的面孔。
“顧一帆?”
“真的是你!你從哪兒來啊?剛剛你都沒發現是我嗎?你是不是不認識我了?”許久未見,他興奮地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
“我放寒假今天剛剛學校回來,剛剛沒認出來。你在這邊嗎?話說我都沒留意這是到哪兒了。”
“到南京了,我在這邊上大學。你呢?從哪兒回來的?”
“北京。”我笑著看著他,“有三年多沒見你了吧,你上了大學以后就沒回來過吧?”
“嗯,節約生活成本啊!”他笑著開起玩笑。“我明年就畢業了,也算熬出一半了,你才大一吧?”
“對啊,路還遠,得慢慢熬。你明年畢業,留在南京嗎?”
“嗯,打算以后就在南京發展了,我已經簽約了,過完年就實習,專業是機械工程,以后就搞機械設計了。你呢?學的什么?”
“英語專業。”
“師范嗎?”
“不是,以后打算是翻譯方向。”
“我還以為你會去當老師。”
“我教出來的學生,我自己都怕!”
“哈哈。”他笑了起來,“朱老師還好嗎?我上了大學一直沒回去。”
“挺好的。你有事嗎?沒事跟我一起去看她吧,蹭吃蹭喝。”
“好啊!有吃的我就去。”時光逝去,此刻卻好像什么都沒變,好像還是小時候愛爭多搶少的時刻。
我沒有想到,在這普通的歸途中能遇到少時的同伴。顧一帆是我在福利院的朋友,他八歲的時候被送進來。那時,他有自己的名字,他一開始還會用,后來,看大家都用院長起的名,也改掉了。他從小學就一直是學霸一樣的存在,他在學校的一天,老師,同學就把他當作課堂上的正面舉例對象,直到他上了大學,好多年我們都沒有見到他。
出了火車站后,一股徹骨的寒意襲來。北方的冷是干冷,那種冷,就是感覺皮膚很冷,而南方的冷是濕冷,那種冷,是到骨子里的冷。傍晚六點多,天已經暗了,我們一起在寒風中等公車,聊過去,聊現在,想未來。
阿婆的家在農村,坐完公車我們還要步行十五分鐘的路程才能到,此刻已晚,公車也減少了班次,等了很久,遲遲沒有等到車子的影子。
“我們打的吧,省的一會還要走那么長的路。”顧一帆率先沉不住氣了。
我跟阿婆說過會回去吃晚飯,估計她也在家里等著我。
“好,免得朱老師等著我吃飯。”
熟悉的城市,陌生的車,溫暖的街燈,我不知道以后會在哪里漂泊,此刻,近半年沒回來,聽著鄉音,看著熟悉的建筑物,多少還是升起一點溫暖。只是,第一次這么長時間的離開,也是最后一次。
遠遠的,看到那熟悉大門敞開著,燈亮著。阿婆在認出我旁邊的顧一帆時,睜大了眼睛。
“我剛才遠看還以為是念念帶男朋友來了,原來是你小子。挺瀟灑啊,三年多也不來看我。”
“朱老師,假期忙著打工,沒回來看你,疏忽了,以后一定多回來,就為了這大餐我也得多回來,不能光便宜了顧一念。”我們走進屋內,他看著桌上一桌吃的,開始胡謅。
“你就是看上吃的來的吧,一點誠意都沒有。”
“回來了好,回來了好,你們這幾個孩子呀,我也放不下,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樣。”
阿婆是鎮上的老師,教了一輩子書,膝下有一對雙胞胎女兒,都已經成家立業。朱老師的愛人在幾年前因病過世,這幾年,沒了心事,獨自一人守著這三層樓房,想來也是孤單。
一頓飯吃的吵吵鬧鬧,也算是難得的放松時刻了。飯后,在阿婆的再三挽留下,我們留了下來,反正在哪不是漂,起碼此刻,溫馨的像家。
我的回程票買在了六天以后,這六天,無非是看他人團聚溫情,我自孤單一人。
再見,我的童年,我的青春,再見,我的故鄉。踏上回京的火車時,我想,也許,我會像顧一帆那樣,多年后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