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窗外陽光明媚,微風習習,小屋內清清亮亮,安靜祥和。我泡上一壺上好的金駿眉,頓時滿屋飄起了清香,沁人心脾,我們開始聊起來。
我說:你現在開始放松,不要理睬周圍的干擾,所有的煩心事都放下,一切都開始淡化,飄飄渺渺,虛虛無無。心中像天空一樣透明、蔚藍,臉上發出像嬰兒一樣燦爛的笑容,內心投射出欣然、幸福、智慧的喜悅,恍兮惚兮,我們開始進入了一個空靈的宇宙。你試試,看能做到嗎?你秀美的臉龐,長發飄飄,臉色卻蒼白,夾雜著憂傷、焦慮:我做不到,我平靜不下來,心里很煩,我不知道如何面對眼前的困難,天天晚上做惡夢,我的事是不是沒有希望了呢?
我說:咱們先不談你的事,喝會茶吧。我看得出,你很聰明、善良、溫柔,一切都不要怕,你只要沒有做虧心事,有什么不敢面對呢?你點點頭。開始給你倒茶了,你的杯子是你加滿的白開水,我拿起茶壺開始給你倒茶,很快,茶水溢了出來,你心急了:我的杯子水滿了,加不下去了,你咋還倒呢。我笑了:你的腦子裝得滿滿的,我給你說什么,你還聽得進去嗎?你輕松了,倒掉杯子中白開水,自己倒滿了我泡好的金駿眉,自飲一口:你的茶真香。可是我的事咋辦呢,我還是害怕,心中充滿了恐懼,我的未來到底會咋樣?
小屋空間很小,不過十余平方,但清凈、溫馨。我緩緩了站起來:你心中恐懼,我很理解。我們都怕,怕死亡,怕生病,怕失眠,怕抑郁,怕焦慮,怕失去工作,怕失戀,怕活不好,怕老公出軌,怕別人敲詐,怕別人笑話,怕家庭糾紛,怕孩子學習不好,怕胖,怕廋等等。說實話,你要是心態不好,那你的一生注定在恐懼中度過的。其實誰都會怕的,就拿死亡來說,誰不會面對呢?我們最終生于塵土,歸于塵土,再偉大的人物也和我們一樣。你想一下,假定還有20年要面對死亡,如果在這20年中,你善待親人和朋友,一家人和和睦睦,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該享受享受,那么當你面對死亡的時間,沒有任何遺憾。但是你要是一直懼怕死亡,20年中,你一直在死亡的恐懼中度過,當你生命的最后時刻,是不是很后悔呢?
你有點平和下來了:你說的,我理解一點,你說我該如何做呢?我莞爾一笑:《道德經》中說,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生而動,動晉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也。盍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也。
你搖搖頭:你說的太深奧了,我聽不懂。我笑了:給你說一個現代的吧,蘇珊.杰佛士博士 (susan ffers,ph.d) 說過,我們首先要承認恐懼的存在和找到恐懼的根源,直視內心所恐懼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直到成功為止。要想克服恐懼做一個“自由人”,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擴大我們的“舒適區域”,以面對我們的害怕。由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發揮了百分之八的能力,仍有百分之九十二的能力在睡覺。因此,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重新意識到我們的“能量區域”(Powerzone),使我們從睡眠狀態復蘇,我們就會很容易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能量區域,這個能量區域包括了我們的舒適區域與不舒適區域,只有不斷地使不舒適區域擴大成舒適區域,能量區域才會發生效力。在生活中,我們常依據我們的感覺做事,感覺對感覺好則多做,感覺不對感覺差則少做,甚至不做,故而我們成為感覺的產物而犧牲了理性。事實上感覺本身沒有對錯,但它受我們內在個人主觀的影響。若我們受制于它,我們就會失去客觀的立場,而成為自我中心。例如,一個人如果從小就生長在一個嚴肅的家庭,自然他會認為做人應當嚴肅,故當他碰到某些很隨和、常面露微笑的人,他可能會“懷疑”他們的友善,而對這些人保持距離,除非這個人認識并克服對別人友善的懷疑,否則他無法享受別人真誠的友誼。也就是說他的“舒適區域”是“嚴肅”,這使他覺得安全、信任;一旦碰到“友善與笑容”(他的不舒適區域),他會覺得不舒服、不安與害怕,除非這個人敢于冒險,從這個舒適區域跨至不舒適區域,感覺害怕,仍然去做。
你還是搖搖頭:這還是有點深奧,再給我說的更實際的吧。我抿了一口茶:我是從古代到現代給你說一些經典的理論,再結合你現實給你分析的。我再說一個很直白的例子:一個少年怕獨自走夜路,父親問他:“你怕什么?”少年回答說:“怕黑。”父親問:“黑為什么可怕?”“象有個鬼似的。”少年回答說。“你見過鬼嗎?”父親問道。少年笑了:“沒有。””沒有,你怕什么呢?”,父親又問:“你還怕什么?”少年答:“路邊有一片墳地,里面有蟲叫、有鬼火。”“白天地里蟲叫、火苗和夜晚的有什么區別嗎?”少年:…… 你開心一些:老師,可是我的事情是真實的,不是虛幻的,我的麻煩事該如何處理呢?
我很坦然:遇到麻煩事,抽絲剝繭,你要看出問題實質到底是什么,你要知道對方到底想要做什么,進入他人思維。人們普遍都有兩個弱點:不自信和貪婪。當你看穿了人性,知道了自己的弱點,抓住了對手的弱點和目的,就會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點點頭。 我接著說:你的事情發生了嗎?你搖搖頭:沒有的,我就是怕發生。我站起來抿了一口茶走了幾步,看了你一眼:發生的事情我們就要去接受,不接受就會一直痛苦,只有接受了再去應對才是唯一的方法。沒有發生的事情,就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你還是有點猶豫:我的事情到底該如何選擇的呢,我有點迷茫。我說:人生什么最重要?你的選擇最重要,你的一個選擇和另一個選擇結果可能會有天壤之別,好的選擇往往會使你的命運發生逆轉。任何再理智的選擇,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只要利大于弊的選擇都是正確的選擇,哪怕利是51%,弊是49%的選擇都是正確的。你有點懂了:那么我的選擇以后后悔了咋辦?我說:只要你的選擇是當時條件下最好的選擇,你又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那么什么時間你都不會后悔,因為你已經盡力了。
你點點頭:說的確實如此。我笑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們沒有安全感, 恐懼是生活中最大的問題之一。陷入恐懼狀態,必定會變得心理扭曲而充滿攻擊性,但又沒有勇氣掙脫舊有的思維模式,于是就變得極其脆弱,制造出各種心理疾病來試圖逃避這個社會,但這一切都徒勞無功。我們一定要知道,世上沒有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
不知不覺中,到了中午,你起身要告辭了,有點戀戀不舍:你還有什么要給我說嗎?我說:送你兩句話,一句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另一句是“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你要走了,希望你冷靜想想我的話,能更坦蕩、更智慧、更自然完成你的人生使命,無所畏懼,坦坦蕩蕩,從從容容,太陽永遠普照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