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會分成3個部分
PART1會說怎么樣了解自己的時間情況
PART2會講如何根據自己狀況對癥下藥調整
PART3會講如何評估自己時間使用價值
OK ?here we go
首先要明白一點,時間管理并不是管理時間,而是管理好自己,所以當你發現自己時間出現問題時,不要著急,應該通過控制自己的形式如情緒,身體行為等等,進而控制好自己的時間,使工作效率加大
那首先我們需要記錄好自己的時間
為什么呢?
這個其實和記錄自己發工資后的消費一樣,我們需要找到記錄自己的時間才能讓自己知道自己的使用狀況,并且作出調整和分配,來滿足自己最高輸出的期望值。既然覺得時間是自己的問題,那我們首先就應該了解自己的問題,觀察自己的狀況,才能對癥下藥。總不可能不問診就吃藥吧?
如何去記錄?
記錄載體的形式其實可以是不限的,Excel表格或者本子都可以,但要需要的是記錄自己完整一天的時間 ,記錄非重復時間的時間,頻率是5+1天,(5天上班或者單休6天上班)
記錄完自己完整的時間后,用MECE分析法拆分,時間和工作之間的關系,會出現三種狀況
1、時間大于工作任務
2、時間小于工作任務
3、時間與工作任務匹配
那接下來我們就根據這三個情況進行下藥
時間大于工作任務
首先要明白一點是,當自己的時間大于自己的工作任務的時候,先不要高興,因為這其實是代表著自己的工作并沒有飽和,而是有剩余時間。時間上未必是利用得好,很可能在相同工作量的情況下,你的工作速度會未必有別人那么快。
所以我們這里需要做的就是要對時間進行分類,并加以合理利用好。
如何分類呢?MECE拆分法把他拆成5個部分,并對他們進行調解
常態時間:它就像我們固定的時間開例會一樣,某一樣的工作總是要每天都去做的。特點就是穩定。不同的工作也有不同的常態時間,比如有些人每天固定去打電話去回訪一些客戶進行Online的營銷,有人固定時間去整理Paper Work一樣。
但這里關鍵一點是要做到穩定,一到這個時間點你就需要去做這個事情,你需要把這個常態時間的流程進行規范化,比如你打電話去固定一些標準的話語,等等。一些基本的事情固定好。
動態時間:這個比較好理解了,簡單來說就是“Plan B”“備胎”時間,我們很多時候做事情都未必按自己的理想狀態去安排對吧?比如見一個客戶,無緣無故走到半路被客戶爽約放鴿子,這是你意想不到的,所以這時候你就需要有個備胎計劃了,一開始去見客戶的時候就要想2個方案,一個方案是正常去進行的,另外一個方案則是出現狀況提前結束的時候,你需要去做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出現這些被爽約等等的狀況的時候,我們會一開始接受不了,有一些情緒,說這人怎么怎么這樣不守約定,巴拉巴拉情緒化,導致一時間的手忙腳亂,不知道多出來的時間該干什么。
所以你這時候如果有Plan B的話,你預計好會出現狀況,即使是真的出現了爽約等等的事情,你也可以馬上整理好自己的狀況,去做下一個做的事情。
專注時間(黃金時間):這個相信大家也很容易理解,就是完全投入大塊專注的時間。專注的時候,你可能會去關閉很多很多外來的干擾,手提電腦,手機等等。工作中盡力去找到自己的黃金時間,并把它固定下來,若沒有黃金時間,工作進步會相當緩慢。
最好能保持堅持專注90分鐘。如果一開始接受不了可以慢慢的提上來,從40分開始。
碎片化時間:碎片化時間這個點大家也肯定容易理解,這里的碎片化時間,應該是一個閉環。
舉個栗子,開某個會議提前十五分鐘到,(這樣會給老板同事守時的良好印象你是一個守時的人),然后你利用這15分鐘就去做碎片化的事情,這里注意并不是要15分鐘去做完1小時的事情,而是15分鐘去做15分鐘能做完的事情。比如開會這個栗子,你有15分鐘碎片化時間,但你有30封郵件還沒回復確認,那你就用10分鐘時間,先回復3到5封郵件。然后再用5分鐘去記錄在本子上,落實好,并寫好下一個碎片化時間要做的事情,醬紫就會形成一個任務完成的閉環。到你下次需要碎片化去做的時候,你只需要看下本子就可以馬上進入狀況,而并不需要多次重復的去做上一個未完成的Mission
其他時間:就是一些發呆,鬧情緒等等 之類的時間,比如一些發泄,不開心,不爽快鬧情緒,無止境的刷微博
這時候就要給自己設定一個“夠了”。所謂的“夠了”就是不要自己的某個行為無止境的做下去,設定好鬧脾氣時間10分鐘,30分鐘 ,1小時就好。
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一些不由自主的狀況。很多時候我們沒辦法按時完成一些東西,很可能就是因為沒有辦法控制好心情,情緒或者行為。結果影響到自己的工作。
時間小于工作任務
這時候很明顯你就需要去提升自己的工作時間效率了
那怎么提升了?5個方法
一步到位法:這個和黃金時間專注是差不多一個道理,就是專注去做一個事情。用專注的方法來提升工作效率,那如何去專注了呢?2個維度,一內一個外
內控:這個當然不是叫大家吃藥去專注。而是用大家都比較熟悉的25+5番茄工作法去工作。
這個其實你可以手機去設定一個25分鐘的倒計時,或者TB買個番茄鬧鐘。也可以下載APP(個人推介用潮汐和Forest這兩個APP)
外控:所謂外控就是自己不能控制,別人突如其來的打擾你專心工作,這里MECE分析法又分為3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就是別人打擾你的時候那個需求是不緊急的,這時候你就把這個東西先記下來,然后繼續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完之后再去完成另外一個需求。
第二種情況就是需求很緊急很緊急,這時候就建議先用兩分鐘的時間先記錄下手中的工作狀態,記錄一些必要的點。然后馬上跑過去救火
第三種情況就是這個需求雖然不緊急,但還是需要你馬上做。這時候就建議你完成一個番茄鬧鐘或者完成一個工作中一個閉環再去幫忙,比如寫文案的把那個自然段寫好,然后把下一個自然段的大概框架列出來等等。
模板法:如果你的常態時間大于三十分鐘時,你就要想一下要不要建立一個模板了,這個模板很可能了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制作,但第二天第三天使用模板之后,工作可能那個就節省10到20分鐘,慢慢的多次使用之后就會把時間賺回來了
一開始你先建立一套模板,試一下有沒有效果。當自己的第一套模板嘗到甜頭之后,就想著去制作幾套模板應用各種各樣不同的情況。常態也有很種情況,多模板多個快捷應付。
清單法:就是大概把每天用幾分鐘的時間把要做的事情列出來,然后分出優先級,哪個需要去做的,哪個不那么緊急。一些緊急的需求,建議自己安排提前一天去完成,就是在Deadline往前挪動幾天,這樣即使出現狀況未必按預期完成東西,也未必炸鍋,因為距離Deadline還是有一些緩沖時間的。
資料庫法:就是建立工作和生活的一些資料庫,當有需求的時候,找東西不要第一時間去百度搜索,而是去資料庫里面看一下。比如一些文案的資料庫,摘取某個自然段做段子等等。資料庫的種類應該避免多余重復,而是應該寬闊一點。
授權法:這個就是把自己的一些任務分發授權給不同的下屬去工作,這里注意到是要把授權分類好,然后你在引導下屬如果較好的完成授權的任務。
當下屬很好的完成某一類任務的時候,由于分類相互獨立模塊,就可以讓下屬之間進行授權模塊的交流,一起共同成長。
時間與工作任務匹配
這種情況看上去比較理想。但還是建議要進行一些復盤的工作:寫一些周總結,月總結,和日總結
維度上來說寫日總結﹥周總結﹥月總結
總結越多越能看出差別
這個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東西,1.01乘以1.01的65次方是等于37.8。0.99乘以0.99 的365次方只有0.03。做了,會很不同,做了,會有一個量變的區別。
最后我相信很多人問,我進行時間管理和分配后,怎么知道自己的時間價值啊?
5個維度
率:同樣的任務,運用上面說的一些技巧之后,你完成的一些工作的時間是否能比別人快?
濾:對待同一個工作事件,你的情緒控制比別人強嗎?
人生不如意是十有八九的是,一個工作需求產生,只有接受和不接受兩個情況,你的工作情緒抗壓能力和控制能力是會直接影響工作的時間。
你接到一個任務,如果你不想做。不應該是當場拒絕,應該委婉的后拒絕,就是先說我嘗試去做吧。然后用3到5個小時,調動你的人力物力資源去做大概的框架。表達自己的盡力,如果真不想做,(額,那就故意做丑一點吧)
多微笑,樂觀去面對一些工作上的需求,拒絕也要文雅的拒絕,醬紫至少在職場棋盤上不會馬上出去,人緣不會太差。
價:算是一下你工作中每小時的工資,你也可以改個名字,到一切HR網站招聘網站上去投簡歷看自己的薪資可以到達什么樣的水準,每隔2年醬紫
或者你對比自己一些過往業績看是否有推進和進步,如果有可以嘗試和老板談+工資,如果老板否決了你,不要灰心,你要問他我哪方面還暫時沒達到你的要求,自己可以繼續改進。
識:工作當中,你的見識比別人多嗎?做一個多重身份的人,根據自己的掌握的基本點,學習不同的延伸的知識,擴充自己的知識樹干。當和別人談吐的時候都能迅速聊上并表達自己的觀點。當知識到達一定程度飽和了就會你說話談吐的思路非常清晰,別人也會多加欣賞你。
升:簡單來說就是自我的一個對比,一個自我競爭。工作當中,你比去年值錢嗎,工作時間是否縮短?一定不要讓自己長期在一個臺階上面,至少進步一點,情緒也有好,工資也好什么都好。和上一年的自己對比至少要有進步和呈現上升。并且這個對比隨著職業生涯的往后,應該越來越頻繁,往后可能就需要對比半年甚至是一個月去對比自己的進步情況。
總結一下:
先記錄自己的狀況,觀察。然后根據出現的上個狀況進行對癥下藥。堅持到一定程度之后,嘗試去對比自己和別人的單位時間使用價值。
其它職場文:
well ?enjoy have a good day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