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是主觀,有意識的結束生命。所有人在生命中某個階段都有可能自殺,還有擴大性自殺,就是帶上其他人。
自殺者家人心理,自責,慚愧,社會輕視,擔心自殺會在其他家人身上重演。
首先是青少年,大學生,因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與異性關系矛盾
女性,社會支持少,情感婚姻,丈夫外遇等
老年人,疾病纏身,抑郁焦慮,對前途悲觀
6個維度
1,境遇特征,不能忍受的,心理需求受到挫折
2意動,目的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中斷意識,不想去想那些不愿意想的事 ,所以強迫癥自殺幾率大些。
3,情感特征:絕望,無助,無法在情感上獲得支持。有可能對自殺猶豫不決,所以咨詢師對來電者的情感支持很重要
4認知特征:對自殺的態度認知上是壓縮的,簡單,概括,絕對化
5人際關系特征:想要與人交流,例如死給你看,最后的表達方式!別人無法理解時,自殺是訴求也是挫折。
6,連續性,終生的應對方式,相對穩定,和個性有關,一旦有自殺意圖,不會輕易放棄
自殺分類
動機分類:利他型,失意型,自負型
利他型:老年人想減少年輕人負擔,不想成為別人的拖累。
失意型:挫折,絕望,抑郁患者較多見,必須評估
自負型:把憤怒指向自己,帶著傲慢自殺
自殺性質3種
模訪自殺,借以嚇唬周圍人,繼發性獲益,表演型人格,癔癥型人格較多見,有可能因為失誤自殺成功
2,決意型自殺:什么也不考慮了,容易成功,不容易救治
惡意自殺:并不是真心想自殺,但成功了。死亡時有自慰行為,通過窒息讓自己有性快感
結果:
企圖自殺:有動機愿望,還沒有行動
自殺未遂:沒實現,已經有行動
沖動型:過程快,企圖到自殺沒有過多環節
理智型:經過考慮,不易發現,干預起來困難,它是信念
自殺可能的原因:
1,客觀原因:例如環境改變,季節更替。動物密度大,空間少,也會自殺,天災人禍
社會環境原因:人際關系矛盾,競爭,家庭糾紛,學業事業,經濟地位變化
群體性自殺:例如邪教教徒自殺,尋找歸宿感
精神病理學原因:抑郁,無助無望
精神分裂:知情意混亂
強迫癥:內心沖突,忍無可忍
焦慮癥:驚恐發作時有極度瀕死感,為了避免這種感覺自殺
個人心理原因:1效果扭曲,獨立特行,又難以利用周圍資源。2人際關系,例如舍友男女關系
關于自殺正確觀點:
1,一般人也會有自殺意念
2,對于有自殺危險的,讓他充分宣泄
3,青少年不一定是學習壓力,也可能是感情,或者父母離異,也會為了阻止父母離異
4,自殺有規律:
(1)自殺意念形成階段
(2)是生是死內心沖突強烈
自殺行為選擇階段:跳樓,上吊?……
任何一個環節都要高度重視
談論自殺也是求救信號,百分之80的人自殺前和人談論過自殺,意念產生后3個月都有可能自殺,例如抑郁好點了,自殺了,以前是沒力量,后有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