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4 10:13
這幾年出現一個新詞:知識焦慮。指的是人們越來越喜歡刷新知,不短地刷,看見什么都覺得,嗯,真有道理啊--接著刷下一條。循環往復。這個人最終會變成什么樣?答案是:被新知壓死,變為一個空頭娃娃。
為什么會這樣?新知難道不好嗎?其實,在新知和提高之間有一道鴻溝,跨越它的方式之一,是踐行。
踐行是什么?通俗點說就是做嘛,很多人說,做還不簡單?是,很簡單,做一次兩次真的很簡單,但這里說的踐行,是持續,不間斷,枯燥的,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中很重要的方式是一萬小時定律,但我們很多人望文生義,認為呆夠,耗夠10000小時就可以了。其實不然,認知,能力在這一萬小時里,必須迅速迭代,迭代越快,成長越快。
通過刻意練習,我們才能把一個個知識變成自己的,內化成自己的行為模式。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許多行為,都是下意識的結果。我們需要通過刻意練習,把許多簡單的知識,行為,內化成自己的行為模式,下意識,不費力地按正確的方式行事。這樣才能有提高。
看到這我想你應該明白,為什么刷新知感覺很好,但是越刷越焦慮了:刷新知,不內化成行為,雖然看上去你很努力,花了很多時間,但是你沒有改變,因此你越來越焦慮。
因此,不要讓別人幫你刷新知,你要自己,去踐行,跨越那道鴻溝,實現自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