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我只寫了大概800來字,就關了電腦,在書桌上繼續讀起了蔡崇達的《皮禳》。已經接近尾聲,讀完后,我心里是落寞的。他如實的記錄,讓我想起自己在人生經歷中的點點滴滴,確實有很多事情都已經刻進了骨子里,總有那么一些事情,自己想忘卻,卻發現,只要想起都會淚眼朦朧,哪里忘得掉。只是,我的功力尚且薄弱,我暫時沒有能力將它如實的寫出來。
剛讀完,還在沉思,以至于臥室里發生了輕微的響動我都沒有察覺。等意識注意到時,只見臥室的門緩慢的打開,孩子穿著睡衣,打著赤腳,一邊揉著眼,一邊一臉嚴肅的朝屋外搜尋,當看到我的臉時,立馬露出甜甜的微笑,朝我走來,我放下書,蹲下身,伸手擁抱了她……
我生囡囡的時候,經歷了30多個小時。陣痛一開始就很兇猛。前十二個小時,還可以熬的過去,只是站著,坐著,彎著腰,不停的換著不同的姿勢。越到后來,越難以承受。中間的那十多個小時,已經不能順暢呼吸,因為一呼一吸,都會伴來腹部揪心的疼痛。吃的東西,喝的水全部都吐出來,已經無力說任何話,只能默默的承受一次又一次,似乎沒有停歇的陣痛,猶如,晚點的航班,起飛時間待定一樣,無能為力而又無可退路。到最后的十來個小時,已經感覺到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在痙攣。老公急的在旁邊直跺腳,一個勁兒的說“這能給退貨就好了”,而我心里對所有的依靠全部祛除,仿佛是天生的母性被激起來。我不喊不叫,在身體每個角落都在顫抖時,依然保持著深呼吸,因為孩子在肚子里快缺氧了,如果我再不努力,她可能就會有危險。后面我還經歷了大出血,但孩子是好好地,我便覺得一切都有意義。但老公與母親卻不再愿意提起這段。
每個生過孩子的女人,只要聊起生孩子的痛,都會咬牙切齒,因為這確實是人世間少有的痛,我們竭力都不想再去提起它,不想再觸碰它,好像是它本身就那么的不堪,不值得讓人留在記憶里。可我不覺得,這個過程是痛的,是難熬的,可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我們既然選擇了為人母,那也就選擇了它,它與后面的點點滴滴一起,捏就了我們的幸福人生的一部分。我們不可能是只選擇了幸福的這一端,而不要隨它一起來的另一端。
所以,總有那么一群人,從小因為家里窮,所以長大后拼命賺錢,一年幾乎不回家,只為了讓父母能更好的生活,可在愿望快要實現的時候,父親或者母親也沒有了;總有那么一群父母,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生活與教育,常年累月在外奔波,除了給孩子錢,幾乎沒有時間給孩子,在錢已經不能產生意義的時候,才發現,孩子與自己已經形同陌路……
人啊,總是不愿意去關注那些讓人痛苦的,難受的時候。把要改變當前糟糕的狀態為借口,努力的向前奔跑,而忽視了當下的一苦一樂,一痛一笑。從而也丟失了組成我們人生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這,總讓我們在某個醒悟的時刻,痛哭流涕。
蔡老師的書,也許我不能完全看懂。但我知道,在一味地去追求世俗的利益,擺脫目前生活的困境或者心理困境,奮力奔跑的同時,不要忘了去感受當下生活的點點滴滴。因為我們目前的樣子都是由無數個這樣的點點滴滴捏成的,他們都有存在的意義。比如現在的我,不去想生活中還會有哪些挑戰與艱難,只是擁孩子入懷。于她,此時此刻,媽媽在,全世界都是美好的;于我,她笑,我亦覺得全世界都笑了。